[发明专利]高频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尤其是窄带和/或3dB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680005434.4 | 申请日: | 2006-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3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弗朗兹·罗特莫泽;卓奇姆·赫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耦合器 功率 分配器 尤其是 窄带 db | ||
1.一种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尤其是高频耦合器或高频功率分配器,具有以下特征:
-一个基片(3),
-在基片(3)上有两个第一连接线(13a,13b),它们引至第一耦合段(9)的起始端(11a)和末端(11b),
-设置了一个与第一耦合段(9)相耦合的第二耦合段(25),另外的两个连接线(17a,17b)引至其起始端(27a)和末端(27b),
-这4个连接线(13a,13b;17a,17b)从相应的耦合段出发引至相互错开设置的连接端(15a,15b;19a,19b),
-这4个连接线(13a,13b;17a,17b)设置在基片(3)的同一侧(3a)上,以及
-在这两个耦合段(9;25)的纵向方向上设置了错开的电容器(C),所述电容器最好在这两个耦合段(9;25)的起始端区域(11a;27a)或者最好在它们的末端区域(11b;27b)上,
其特征在于以下的其它特征:
-这两个耦合段(9;25)被构造在基片的两个相对的侧面(3a,3b)上,
-第一耦合段(9)与两个相应的连接线(13a,13b)导电地构造在耦合段(9)所在的同一侧上,
-第二耦合段(25)在其起始端区域和末端区域(27a,27b)中分别通过至少一个穿孔连接(21)与相应的连接线(17a,17b)电路连接,这些连接线位于基片(3)的背对耦合段(25)的侧面(3a)上,
-在两个耦合段(9;25)的纵向方向上错开位置的电容器(C),最好是在相应耦合段(9;25)的起始端(11a;18a)及相应末端(11b;18b)上的电容器(C-9a,C-9b,C-9c,C-9d;C-25a,C-25b,C-25c,C-25d)分别被构造成交叉指型电容器;以及
-电容器(C-9a,C-9b,C-9c,C-9d;C-25a,C-25b,C-25c,C-25d)分别与地耦合。
2.一种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尤其是高频耦合器或高频功率分配器或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对于一个耦合段(9,25)并最好对于两个耦合段(9,25),在起始端区域和末端区域(11a,11b;18a,18b)之间至少分别设置一个另外的电容器(C-9e,C-9f;C-25e,C-25f)。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附加的电容器(C-9e,C-9f,C-25e,C-25f)被设置在相应耦合段(9,25)的中心区域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耦合段(9)与相应的连接线(13a,13b)在正视图中如此设置,使得属于耦合段(9)的连接线(13a,13b)引至同一个基片边缘(3′),并且最好在正视图中至少近似形成一个U形线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通过穿孔连接(21)与第二耦合段(25)电路连接的连接线(17a,17b)在正视图中也被如此设置,使得属于耦合段(25)的连接线(17a,17b)引至同一个基片边缘(3″),并且最好在正视图中近似形成一个U形线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与一个耦合段(9)相连接的连接线(13a,13b)引至一个基片边缘(3′),而与另一个耦合段(25)电路连接的连接线(17a,17b)引至相对的基片边缘(3″)。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耦合段(9)与相应的连接线(13a,13b)在正视图中被如此设置,使得属于耦合段(9)的连接线(13a)至少将在一个方向上离开耦合段(9)的元件最好引到一个基片边缘(3′),而第二个连接线(13b)将在相反方向上离开耦合段(9)的元件最好引至相对的基片边缘(3″)。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两个与耦合段(9)在起始端(11a)和末端(11b)相连接的连接线(13a,13b)和相对的元件最好在相反方向上离开耦合段(9),从而最好在正视图中至少近似地形成一个Z形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未经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54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