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粒化塑料和/或聚合物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4943.5 | 申请日: | 200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9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埃洛;于尔根·费尔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戈勒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段斌 |
地址: | 美国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塑料 聚合物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粒化聚合物的方法,其中来自熔体发生器(26、27)的熔体通过具有不同工作位置的换向阀(1)供应到多个造粒机头(24、25、34),熔体通过造粒机头(24、25、34)被粒化,其特征在于,顺序地使用具有互补的通过能力的造粒机头(24、25、34)用于粒化过程的起动,其中首先将所述熔体供应到通过能力较小的第一造粒机头(24),然后增加所述熔体的体积流量,切换所述换向阀(1),所述换向阀(1)将所述熔体换向到通过能力较大的第二造粒机头(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物具有塑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换向阀(1)切换到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以前,所述体积流量在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的通过能力极限内增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熔体体积流量首先保持在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的通过能力下限范围内,然后增加到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的通过能力上限和/或增加到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的通过能力下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熔体体积流量增加到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的通过能力下限和/或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的通过能力上限时,所述换向阀(1)才切换到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了通过能力范围交叠的造粒机头(24、25、3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熔体供给到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以前,所述熔体通过位于旁路位置的所述换向阀(1)而被换向越过所述造粒机头(24、25、34),其中,所述熔体体积流量增加,直到其达到通过能力较小的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的通过能力下限,然后所述换向阀(1)从旁路位置切换到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并且所述熔体换向到所述第一造粒机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换向阀(1)根据熔体粘度、所述熔体的物料温度、所述熔体的物料压力中至少一个参数从旁路位置换向到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换向阀(1)根据所述熔体的颜色、填料感应和除气状态中至少一个参数从旁路位置切换到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换向阀(1)根据粒尺寸、熔体物料压力、熔体物料温度和粒的形状中至少一个参数从所述第一造粒机头(24)切换到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和/或从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切换到另一个造粒机头(34)。
11.一种用于粒化聚合物的造粒设备,包括换向阀(1),所述换向阀(1)具有至少一个熔体发生器连接装置(3)、至少两个造粒机连接装置(5、6)以及用于将所述熔体发生器连接装置(3)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造粒机连接装置(5、6)的切换门,相应的造粒机头(24、25、34)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造粒机连接装置(5、6),具有可变熔体体积流量的熔体发生器(26、27)连接到所述熔体发生器连接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造粒机头(24、25、34)具有互补的通过能力并且设有控制设备(33),用于根据所述熔体发生器(26、27)的熔体体积流量将所述换向阀(1)的熔体发生器连接装置(3)的连接从其中一个造粒机头(24)切换到另一个造粒机头(25)。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造粒设备,其中所述聚合物具有塑料。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造粒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设备(33)具有控制装置,当所述熔体体积流量低于通过能力较大的第二造粒机头(25)的通过能力下限和/或高于所述第一造粒机头的通过能力下限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换向阀(1)切换到通过能力较小的第一造粒机头(24),当所述熔体体积流量高于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的通过能力下限和/或低于通过能力更大的第三造粒机头(34)的通过能力下限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换向阀切换到所述第二造粒机头(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戈勒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戈勒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49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