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不使用CdCl2大规模生产CdTe/Cd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04319.5 | 申请日: | 200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6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尼克拉·罗密欧;艾里希欧·伯西欧;艾里森德罗·罗密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能系统及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党建华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使用 cdcl sub 大规模 生产 cdte cds 薄膜 太阳能电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以及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大规模生产CdTe/Cd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含氯气体,与CdTe/CdS薄膜的激活有关的过程的改进。即使在本说明书中,为简化起见,参考“CdTe/CdS薄膜”太阳能电池,将理解到该术语包括在公式Znx,Cd1-xS/CdTeyS1-y中包含的所有盐混合物,其中,0≤x≤0.2 e 0.95≤y≤1。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CdTe/CdS太阳能电池的典型结构具有多层排列的膜顺序,包括承载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膜的透明玻璃衬底、表示n导体的Cds膜、表示p导体的CdTe膜以及金属后触点。例如,在US5304499中公开了具有层排列和这种类型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可以将商业浮法玻璃用作透明衬底,但尽管其低成本,但通常优选专用玻璃以避免浮法玻璃的缺点,特别是TCO膜中的Na扩散。
最通用的TCO是包含10%的Sn(ITO)的In2O3。该材料具有约3×10-4Ωcm的非常低的电阻率,以及可见光谱中的高透明度(>85%)。然而,该材料通过溅射制成,以及ITO靶几次运转后形成包含过度In的一些针(noodles),以及在溅射期间,针间的放电会发生,这会损坏膜。通用的另一材料是掺杂氟的SnO2,然而,显示出接近10-3Ωcm的较高电阻率,因此需要1μm厚层以便薄层电阻率约10Ω/平方。高TCO厚度降低透明度,因此,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NREL组(X.Wu et al.,Thin Solid Films,286(1996)274-276)还建议使用Cd2SnO4。该材料也具有一些缺点,因为该靶由CdO和SnO2的混合物组成,以及CdO吸湿,靶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令人不满意。
以同一申请人的名义的WO03/032406公开了用于大规模生产CdTe/Cd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中,以在靶上不形成任何金属针以及允许使用廉价衬底,能沉积非常低的电阻率的膜的方式,实施沉积TCO膜。为此,通过在惰性气体中溅射包含氢的大气,或氩-氢混合物以及气体氟链烃基化合物,例如CHF3,形成TCO层。用这种方式,TCO掺杂氟。
通过溅射或从CdS粒状材料近距离升华(CSS),沉积CdS膜。该后一技术允许以远高于用在简单真空蒸发或溅射中的衬底温度,定制薄膜,因为衬底和蒸气源放在离彼此2-6mm的非常近的距离处,以及以10-1-100mbar的压力,在存在惰性气体Ar、He或N2的情况下,进行沉积。更高衬底温度允许更好结晶质量材料的生长。近距离升华的重要特性是达10μm/min的非常高的生长速率,其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以480-520℃的衬底温度,通过近距离升华(CSS),在CdS膜的顶部沉积CdTe膜。CdTe颗粒通常用作从开口坩埚蒸发的CdTe源。
通常通过例如在石墨触点中沉积在退火后,将扩散在CdTe膜中的、用于CdTe的高p-掺杂剂金属。诸如铜膜,获得CdTe膜的电后触点。已经由同一申请人公开了将Sb2Te3膜用作CdTe/CdS太阳能电池中的后触点(N.Romeo et al.,A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CdTe/CdS thin film solar cell,Solar Energy Materials&Solar Cells,58(1999),209-2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能系统及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太阳能系统及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4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