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介质膜及其形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80003184.0 申请日: 2006-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1120437A 公开(公告)日: 2008-02-06
发明(设计)人: 大见忠弘;寺本章伸;后藤哲也;河濑和雅 申请(专利权)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主分类号: H01L21/318 分类号: H01L21/318;H01L29/78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贵亮
地址: 日本国***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介质 及其 形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于硅基板上的氧化膜、氮化膜或氮氧化膜的电介质膜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它们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MOS(金属膜电极/硅氧化物电介质膜/硅基板)晶体管的栅绝缘膜的硅氧化物电介质膜(以下称为“硅氧化膜”)中,要求其具有低漏电流特性,低界面能级密度、低阈值电压偏移、低阈值偏差特性等各种高绝缘性和高可靠性。

另外,在p型MOS晶体管的金属膜电极中,一般采用掺杂B(硼)的聚硅(poly-Si),该硼在硅氧化物电介质膜中扩散到达形成通道的硅基板。

当B在硅氧化膜中扩散或扩散到通道中时,会发生导致阈值电压偏移和阈值电压偏差的问题。

元件的微细化使半导体元器件的高性能化得以实现,但随之必须使硅氧化膜的厚度极薄化,B的扩散变得不可忽视。因此,提出了对硅氧化膜进行氮化,防止B的扩散的方法(参考非专利文献1:G.Lucovsky,D.R.Lee,S.V.Hattangady,H.Niimi,Z.Jing,C.Parker and J.R.Hauser,Jpn.J.Appl.Phys.34(1995)6827.)。

在采用NO或N2O气体,在800℃左右进行氮化的方法中,硅氧化膜不被氮化,而硅基板得到氮化,N分布于硅氧化膜/硅基板的界面(参考非专利文献2:K.Kawase,J.Tanimura,H.Kurokawa,K.Kobayashi,A.Teramoto,T.Ogata and M.Inoue,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2(1999)225.)

在该方法中,虽然能够防止B向硅基板的扩散,但不能避免B向硅氧化膜中的扩散,另外,界面上的N引起NBTI(施加负偏压时的阈值电压偏移)特性的劣化(参考非专利文献3:N.Kimizuka,K.Yamaguchi,K.Imai,T.Iisuka,C.T.Liu,R.C.Keller and T.Horiuchi,Symp.VLSI Tech.2000,p.92.)。因此,能够将N仅导入到硅氧化膜表面一侧的游离基氧化膜受到注目。

游离基氧化是指向用Ar气体稀释的N2气体照射微波,生成等离子体,通过具有高反应性的自由基,对硅氧化膜进行氮化的方法。

由该方法制成的硅氧化膜,N被导入到表面侧上,因此可以防止B向硅氧化膜中的扩散,并具有抑制NBTI特性劣化的效果。

但是,随着元件的微细化,逐渐要求一种硅氧化膜的厚度达到1.5nm以下的超极薄膜。因此,要使N完全不被导入到硅氧化膜/硅基板的界面变得非常困难,NBTI特性劣化成为问题。

如图1(a)所示,在Ar/N2游离基氮氧化膜的XPS N1s核心电平光电谱中,除了表示Si3≡N结合(N的3个结合键全部与Si结合)的峰值之外,在高结合能一侧可以观测到另一个结合(以下称为“Nhigh”)的峰值。在对Si基板进行了Ar/N2游离基氮化的SiN膜中也能够检测出(图1(b))该峰值,因此并非与O的结合,而是Si与N的结合,但该结合是不能形成Si3≡N的不稳定结合。另外,该结合是游离基氮化中特有的结合,根本不能从现有的用NO气体进行了热氮化的硅氧化膜(图1(c))和用CVD法成膜的Si3N4膜(图1(d))中观测到该结合。

处于这两种结合状态的N在硅氧化膜中的深度分布如图2(a)所示,由于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分布,因此可知至少有两种的氮化种在参与氮化。

另外,一般情况下,当晶体管的栅绝缘膜暴露在等离子体中时,会对具有高能量的电子造成损害。因此需要通过O2后退火(post anneal)进行修复。然而,进行后退火时,如图2(b)或图2的Si3≡N分布的下摆的放大图即图3所示,Si3≡N的分布向界面侧扩展,因此成为引起NBTI特性劣化的原因。这是因为O2切断Si-N结合,使游离的N的一部分移动到界面侧。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O2后退火,如图2(b)、图3所示,完全去除Nhigh。此外,如图4所示,通过在真空中进行500℃以上的退火处理,也可以对其完全去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80003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