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无线射频识别卷标的嵌接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75403.0 | 申请日: | 2006-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8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印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铭板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21 | 分类号: | H04M1/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射频 识别 标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具无线射频识别卷标的嵌接结构,特别一种涉及的是利用接合材与抑导组件的组合嵌固所述的卷标基板与各式通讯、电子器材的接设,以扩大所述的通讯、电子器材的应用领域,并提供物流、仓储管理、交通凭证、储值、停车付费、消费购物、金融交易、防伪辨识与传统铭板识别功能结合应用的目的。
背景技术
现有常用的携带式卡片(例感应卡、智能卡与塑料卡等),其是设置有一射频识别卷标,又所述的卷标内植入一芯片模块与具收发功能的天线线圈,其中所述的芯片模块与所述的天线线圈电气连接,又所述的芯片模块中烧录有供所述的辨识卡片身份的程序或编码,且所述的天线线圈则负责所述的标签与一读取器间射频信号与电源的供应,令所述的标签进入读取器所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侦测范围时,凭借一无线辨识系统提供一稳定的射频信号源,所述的的天线线圈受感应产生感应电流,进而驱动所述的芯片模块的启动,同时并将其本身编码的信息,通过所述的天线线圈发送出去,所述的接收端系统进行汇整、逻辑运算判断后,针对不同的感应做出相应的处理与控制;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射频识别卷标功能与所述的通讯与电子器材结合的设计改良,以扩大所述的通讯与电子器材的应用领域,并提供物流、仓储管理、交通凭证、储值、停车付费、消费购物、金融交易、防伪辨识与传统铭板识别功能结合应用的目的,此乃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无线射频识别卷标的嵌接结构,通过本结构,所述的接合材嵌固所述的基板与各式通讯器材的接设,以扩大所述的通讯器材的应用领域,并提供物流、仓储管理、交通凭证、储值、停车付费、消费购物、金融交易、防伪辨识与传统铭板识别功能结合应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无线射频识别卷标的嵌接结构,其包含:
一基板,所述的基板设有设有一天线线圈、一芯片模块、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又所述的芯片模块与天线线圈作电气连接,又所述的第一接点可通过一搭接导电材与所述的第二接点相接,或所述的第一接点也可设贯孔并在所述的基板另一覆面与所述的第二接点直接相连,且同时形成一电气回路;
一接合材,所述的接合材其为一具黏性的胶合物,又所述的接合材主要作为所述的基板、抑导组件、连接装置间的连接组件,且所述的接合材可依实际接合需要黏设或取消;
一抑导组件,所述的抑导组件材质是采用防止电磁波干扰材料,又所述的抑导组件可通过一接合材黏设在所述的基板上,以达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卷标内部的芯片所事先烧录程序或者编码,不受电气设备的电磁波干扰与破坏,确保具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在使用上的安全性与正确性。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可结合各式通讯与电子器材WAP、GPRS的机制,扩大所述的RF识别标签的应用范围。
2.搭配各式通讯与电子器材的应用结合,达一机多RF识别卷标的功用,令所述的产品具前卫流行的指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基板的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板与芯片模块连接时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手机盖壳应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合手机盖壳应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12-天线线圈;13-芯片模块;14-第一接点;15-第二接点;16-导电材;2-接合材;S-沟槽;3-抑导组件;4-面板;L-RF标签;B-手机背盖;L1-RF标签铭板;B1-手机外壳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具无线射频识别卷标的嵌接结构,其包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铭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铭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54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