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的排气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73493.X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63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温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30;F01N1/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排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排气管,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气流阻抗、提高触媒转换效率的摩托车排气管。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问题向来是重要环保课题之一,然而经多年努力,空气污染非但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有更加严重的趋势,其中,交通车辆日益增加的排放废气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汽车、摩托车的密度高居世界第一,每平方公里达367辆,尤其我国都市化程度高,可以想象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中空气品质相当低劣,因此如何解决交通车辆所排放的废气,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等,是重要的课题。
图3是公知的摩托车的排气管90,包括消音器92以及前管91,消音器92中以隔板922分隔成多个膨胀室923,消音器92两端设置有进气口921以及排气口924,分别与位于两端部的膨胀室923连通,并且在其中一个隔板922上设置有触媒925,与其两侧的膨胀室923连通,而隔板922上同样设置有连通管926,连通其两侧的膨胀室923,尾管927设置在排气口924处,以供膨胀室923中的气体排放到外界;前管91以其一端伸入消音器92的进气口921中,另一端连接到发动机93。
这样,摩托车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可导入到前管91中,另外,在邻近前管91前端处设置二次空气导入管94,可将二次空气导入前管91中与废气混合;因此废气与二次空气可通过前管91导入消音器92中,并通过触媒925、膨胀室923以及连通管926(如图3所示),而当废气通过触媒时,废气中所包含的有毒气体在触媒的媒介下可与二次空气反应而转化成无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转化为水及二氧化碳等,并经由尾管927排放到外界,以达到降低空气污染的目的。
为了使废气在触媒的媒介下与二次空气进行反应,需要使触媒达到一定的工作温度才能进行,然而,上述摩托车排气管90的触媒距前管91末端有一段距离,因此废气由前管91排出后并无法直接导入触媒中,其所包含的部份热能也因此损失,造成触媒达到工作温度的耗时过久(约二分钟),使得触媒在摩托车行驶初时的转化效率极差。
为解决触媒925在摩托车行驶初时的不易达到工作温度的问题,发明人将多个触媒925串联地设置在前管91A末端,使废气可由前管91直接导入触媒925,避免热量的损失并使触媒925可在摩托车行驶初时即达到工作温度,藉此提升废气转化效率;然而,由于一般摩托车所采用的触媒925都是蜂巢式触媒925,因此当气流通过触媒925时即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气流阻抗,因此将多个蜂巢式触媒925串联,或将蜂巢式触媒密度提高,或两者并用,将使得气流阻抗大幅上升,造成导入外界的二次空气进入排气管中,并且通过触媒925的流量减少,导致转化效率不如预期。
图5是发明人在前管91B末端内壁涂覆触媒层911,藉此增加触媒材料与废气的接触面积,以增进废气与二次空气的反应效率,但即使如此,仍无法解决因多个触媒925串联设置所造成的气流阻抗大幅上升导致废气转化效率不如预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摩托车排气管,解决公知摩托车的排气管的触媒达到工时温度历时过久以及气流阻抗过高造成触媒转化效率不佳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手段是使摩托车的排气管包括前管以及消音器,消音器的内部空间以隔板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膨胀室;前管延伸到膨胀室中,前管的延伸端设置有位于膨胀室中的一次触媒,邻近该一次触媒的隔板上设置有二次触媒,并且该二次触媒的转化面积的密度比一次触媒更大。
由于一次触媒设置在废气导入的前管的延伸端处,因此其所承受的气流强度比二次触媒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次触媒的转化面积的密度设计成比二次触媒小,并且两者之间呈分开设置,而不是串联设置,因此所造成的气流阻抗相当小,可将气流阻抗的影响降至最低,而不影响二次空气的导入量,并且该二次触媒转化面积的密度较大,可提升触媒的转化效率,因此,与公知的摩托车排气管相比,本实用新型确实可达到降低气流阻抗并提高触媒转换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排气管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排气管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3是公知摩托车的排气管的侧视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4是另一个公知摩托车的排气管的侧视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5是另一个公知摩托车的排气管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73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