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8059.2 | 申请日: | 200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3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伟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2703辽宁省调兵***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用隔爆型 蓄电池 电量 指示器 | ||
1.一种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蓄电池电量检测指示电路、蓄电池漏电检测指示电路以及电动机漏电检测指示电路,其中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相连,输出端为多个,分别为上述各电路提供工作电源,电动机漏电检测指示电路、蓄电池电量检测指示电路及蓄电池漏电检测指示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自电动机端子及蓄电池。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开关变压器(B)及开关电源模块(IC9),其中开关电源模块(IC9)的漏极经开关变压器(B)的第1初级绕组(N1)、整流管(D)接有蓄电池,开关电源模块(IC9)的源极与蓄电池相连形成回路;变压器(B)的第1次级绕组(N3)产生的电压经整流、滤波后输出电压为第1、2电源,变压器(B)的第2次级绕组(N4)产生的电压经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源为第3电源。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B)具有第2初级绕组(N2),其产生的反馈电压经整流、滤波后送至开关电源(IC9)的控制端。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电量检测指示电路包括第7点线驱动电路(IC7)及第3线性光电耦合器(IC3),其中第3线性光电耦合器(IC3)的输入端与经整流、稳压后的蓄电池形成回路,输出端接至第7点线驱动电路(IC7)的输入端,点线驱动电路(IC7)的输出端与第1发光管组(LED21-30)相连。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漏电检测指示电路包括第1、2线性光电耦合器(IC1、IC2)、第5点线驱动电路(IC5)及第1、2三极管(BG1、BG2),其中第1线性光电耦合器(IC1)的输入端二极管与第2线性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入端二极管串联后,中间节点接地,另两端与蓄电池形成漏电检测回路,第1、2线性光电耦合器(IC1、IC2)的两个输出端均接至第5点线驱动电路(IC5)的输入端,第1、2线性光电耦合器(IC1、IC2)的两个输出端与第5点线驱动电路(IC5)电源端之间分别接有第1、2三极管(BG1、BG2);第5点线驱动电路(IC5)的输出端接至第2发光管组(LED11-20);第1、2三极管(BG1、BG2)的集电极通过双色发光管(LED31)与第1电源相连。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漏电检测指示电路包括第4线性光电耦合器(IC4)、第6点线驱动电路(IC6)、第10、11光电耦合器(IC10、IC11)、继电器(J1)及第3三极管(BG3),其中第4线性光电耦合器(IC4)的输入端一端与电动机端子相连,该电动机端子同时通过第10、11光电耦合器(IC10、IC11)接至第3三极管(BG3)的基极,第3三极管(BG3)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1)的线圈与第1电源相连,第4线性光电耦合器(IC4)的输入端的另一端通过继电器(J1)的接点接至第3电源;第4线性光电耦合器(IC4)的输出端与第6点线驱动电路(IC6)的输入端相连,第6点线驱动电路(IC6)的输出端接至第3发光管组(LED1-10)。
7.按权利要求2~6中任何一项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中的第1电源为第5~7点线驱动电路(IC5~IC7)的工作电源,第2电源为所述各检测电路中第1~4线性光电耦合器(IC1~IC4)的基准电源,第3电源为电动机漏电检测指示电路基准电源。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矿用隔爆型蓄电池电量指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报警电路,其包括时基电路(IC8)、第4、5三极管(BG4、BG5),时基电路(IC8)与第35~37电阻(R35~37)、第8、9电容(C8、C9)组成振荡电路,时基电路(IC8)的输入端与第4三极管(BG4)的集电极相连,第4三极管(BG4)的基极分别通过第16、17二极管(D16、D17)接至第5、6点线驱动电路(IC5、IC6),同时依次通过二极管(D15)、第5三极管(BG5)、第18二极管(D18)与第7点线驱动电路(IC7)的一个输出端相连;时基电路(IC8)的输出端接有第33发光管(LED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伟,未经张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80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式活性炭催化剂载体
- 下一篇:离心式水泵用不锈钢机械密封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