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加长挂车刮板式自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67745.8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贺军 |
主分类号: | B60P1/36 | 分类号: | B60P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4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加长 挂车 板式 卸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卸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刮板自动卸散料装置。
技术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在飞速发展,在重型卡车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其发展趋势为大型化、重型化,载重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攀升。这样原有的自卸装置已跟不上重型卡车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四轴、五轴和六轴全挂系列及加长半挂系列重型卡车系列的自卸上。使用侧倾卸载,车身稳定性差,当散料坚硬带尖时会对轮胎造成恶性损伤;有时卸完散料之后轮胎下会被货物填充,以至于车体难以脱身。有时当车厢体侧倾到一定角度散料还没有滑下,则会造成整车侧翻的严重后果。当然使用后翻技术使上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同时又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问题,当后翻技术用于四轴、五轴和六轴全挂系列及加长半挂系列重型卡车时车厢体底骨架及车厢体底骨架与大梁之间铰合处在卸散料时要受到极大的瞬时力矩,因此后翻车辆的长度、承载能力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同时还有当卸货时后翻车厢体台升到一定角度后散料还未能滑落时则会造成车头后仰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型加长挂车刮板自卸装置,该发明能够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不改变车身主体的受力结构,其优势在于该自卸装置不限制车身长度,不限制汽车承载能力,同时也能够保证车厢的密闭性和卸后无残留散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车厢两侧侧挡板2、39的上端用销轴11连接后挡板1;在车厢底板44与中垄12两侧、车厢两侧侧挡板2、39底部的左、右限位槽42、40所形成的两个上轨道中分别设置刮板滑动装置,每套刮板滑动装置由两组链条4构成,前刮板5中刮板6和后刮板7为一组前刮板5和中刮板6为另一组相间隔固联在每组链条4上,每组链条4都与尾轮13、48、51、52相啮合。
所述的尾轮13、48、51、52为驱动轮,尾轮13、48、51、52安装在左、右尾轮轴18、50上,左、右尾轮轴18、50由轴承支架19固定于车厢底板骨架横梁16上,液压马达支架47上安装液压马达46,液压马达46的输出轴连接左尾轮轴18,右尾轮轴50通过联轴器49与左尾轮轴18联接,在上述液压马达46、联轴器49和左、右尾轴18、50上设置U型防护罩53。
左、右头轮8、29安装在左、右头轮轴31、28上,左、右头轮轴31、2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活动支架32、30上,调整螺杆21、25、26、27与活动支架32、30的两端螺纹连接,每个活动支架32、30上设置锁定螺杆24。
在车厢底板骨架纵梁37、41、15、车厢底板骨架横梁16下侧和辅助梁横梁3上侧所围成的空间为刮板滑动装置的下轨道;在车厢底板骨架纵梁37、15内侧、车厢底板骨架纵梁41的两侧与辅助梁横梁3上表面安装刮板轨道43、45、55、54。
后挡板1左右两侧的上端分别焊接两个旋柄34,用销轴11为轴固定于车厢后侧,每个旋柄34端部通过销轴33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35,后挡板1的下端设置锁定卡36。
后挡板1上部通过销轴11安装在两个侧板2、39上。在后当挡板1左侧,左支杆58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后挡板1联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左齿条61联接;左齿条61与左棘齿62啮合,左棘齿62上系有左拉线57;在后当挡板1右侧的装置和左侧的装置结构相同,左、右拉线57、56分别系在把手59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安全性能好,节能省时卸货快捷。同时,载货汽车能够稳定安全的将散货卸下,卸完货物后容易离开货场,不阻挡其它车辆,同时也避免爆胎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重型加长挂车刮板自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重型加长挂车刮板自卸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A-A剖视图;
图4为尾轮局部放大图;
图5为刮板调节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刮板调节装置头轮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后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B-B剖视图;
图9为B-B剖视图中左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C-C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后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后挡板控制装置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贺军,未经张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67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交变磁场测量技术的焊缝自动跟踪控制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简易便携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