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沉板连接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7027.4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4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曾焕清;许俊贤;梁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614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连接器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板连接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藉由内置电路板与端子的结合组成一端子模块的立式沉板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产业的产品也朝着低成本、轻薄化的方向发展,藉以提供更为经济、易于携带的产品,以符合一般大众的实际需求。为配合电子产业小型化、低成本化的趋势,相关电子组件也有体积减小、成本降低的趋势。如第1图所示,现有沉板式连接器的结构,其主要由绝缘本体12、置于本体内用于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电端子11,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遮蔽外壳13以及罩于金属遮蔽外壳上的插板罩壳10所组成。其中,每支端子均由前端接触部113、中间折弯部112和尾端焊接部111构成,由于此种结构的每一端子在中间折弯部112的尺寸皆不相同,因此每支端子的成型需有各自的模具,4支端子即需要4套模具,如此势必增加了模具与材料以及电镀方面的成本;再者,在组装作业时,也是以单个单的方式将端子置入绝缘本体,此举不但增加了作业工序,浪费了人力,而且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一具体的改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沉板连接器结构,借由内置电路板将端子模块化设计,以达到节约成本、简化端子结构和减少组装作业工序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沉板连接器结构,该结构主要由绝缘本体、端子模块、金属遮蔽外壳及插板罩壳组成。其中端子模块包含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藉由一内置电路板相连接,设置于绝缘本体中,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金属遮蔽外壳包覆着绝缘本体,并形成与对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插板罩壳则扣固于金属遮蔽外壳上,使该插板罩壳与连接器固接成一体,以实现连接器插板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藉由内置电路板的结构使端子呈端子模块的方式设计,使端子部分只需要由两套模具产出两组端子来完成,简化了端子结构与设计,如此可节约模具、原材料和电镀成本,同时也简化了端子的组装作业工序,提高了产能,同时也方便自动机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1图为习知立式连接器之外观图;
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沉板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沉板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沉板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视图;及
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立式沉板连接器较佳实施例的端子模块分解图。
图中1-习知立式沉板连接器,10-插板罩壳,11-导电端子,12-绝缘本体,13-金属遮蔽外壳,111-焊接部,112-折弯部,113-接触部,2-新型立式连接器,20-金属遮蔽外壳,220-绝缘本体,22-端子模块,23-金属插板罩壳,200-扣持片,201-上卡口,202-凸抵部,203-侧卡口,210-上抵部,211-侧抵部,203-端子收容槽,213-舌板,214-第一端子卡槽,215-第二端子卡槽,216-端子通孔,220-第二端子,221-内置电路板,222-第一端子,230-卡口,231-缺口,232-前插脚,233-后插脚,2202-焊接部,2203-第二接头,2211-第二端子通孔,2212-第一端子通孔,2222-第一接头,2223-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现配合附图结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70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