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霍尔型离子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7860.0 | 申请日: | 200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00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升;王琼先;叶军;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镨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7/02 | 分类号: | H01J27/02;H01J37/08;C23C14/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北京市大兴区工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霍尔 离子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束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霍尔型离子源,其在真空环境下,通入气体获得低能大束流的离子束,适用于工业离子束辅助沉积镀膜工艺。
背景技术
离子源早期被研究用于空间推进之用,目前已用于真空镀膜离子束辅助沉积(IAD)过程。在离子束辅助镀膜过程中,离子源发射出的离子束投射到基片上,对薄膜表面进行轰击,使得沉积薄膜的密度增加,改善薄膜的生长模式,其工作范围在10-2Pa数量级。
美国专利4862032介绍了一种端霍尔离子源(End-Hall Ion Source)。离子源典型工作原理为:阴极灯丝被加热发射热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由阴极向阳极迁移,电子与中性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使其离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发射,与此同时,正离子吸引阴极灯丝发射的部分热电子,从而形成等离子体。在这种典型无栅离子源中,在阴极区域施加磁场,进一步提高电子与中性原子或分子的碰撞几率,提高离化率,即提高离子源的工作效率,发射出高束流等离子体。
图1示出了美国专利4862032描述的端霍尔离子源的外观及内部结构。此种端霍尔离子源由阳极2、阴极灯丝3、气路4,5、磁路6,7,8,9等主要部分组成。
图2为端霍尔离子源工作原理。当离子源工作时,首先将阴极灯丝3加热至热电子发射温度,然后由气路5向放电区域馈入可离化的中性气体(如氩气,或氧气等)。再给阳极2,10施以正电位。阴极3发射的热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迁移。由于受到磁场的作用,围绕磁力线做螺旋运动,逐渐向阳极迁移。由此增加了电子与中性气体原子或分子的碰撞几率,提高气体原子或分子的高化率。端霍尔离子源的磁场是由离子源中心下部的永久磁体或电磁体6产生,并与外壳8构成磁路,在放电区内,磁力线分布呈圆锥状。电子将中性原子或离子离化产生新的离子和电子,电子继续向阳极迁移,离子则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发射,由于空间电荷的相互吸引,离子则吸引部分由阴极灯丝产生的电子,形成等离子体束,向离子源的上方发射。
由于电子受到磁力线的约束,在上述结构的端霍尔离子源工作时,阳极底部10接收到绝大部分电子,受到大束流高强度电子轰击的阴极会急剧升温,为此该种霍尔离子源的底部采用了M0或W等难熔金属材料制做阳极底部(或步气板),以防止离子源在工作时阳极被烧熔。
但是由于离子源很多情况下是在有反应气体存在时工作,如在镀制SiO2、TiOx等薄膜时,膜料将释放出氧原子。同时为了得到标准成份的SiO2或TiOx还将向真空室内补充氧气。在这种情况下,高温工作的M0或W将与氧反应生成氧化物。另外,M0或W阴极受到电子或负离子的轰击也可以发生刻蚀现象,被刻蚀的M0、W对薄膜产生污染。
另外,如图1所示,在离子源的内部结构中,除放电区外阳极与阴极之间存在着较大空间,阴阳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气体辉光放电的暗区距离,当离子源在较高电压下工作时(如大于300V时),在这些空间中会产生辉光放电,从而导致离子源不能正常工作直至毁坏。
另一方面,上述端霍尔离子源的外壳36相对于阳极处于负电位,当离子源在较高电压工作时,正离子将对外壳的某些部位产生轰击,造成刻蚀现象,从而对薄膜沉积引起污染。由于离子源的外壳36直接接地,与离子源的阳极构成回路,吸收离子束内的正离子减少离子束到达被镀基片的数量,降低离子源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离子源结构,克服上述离子源存在的缺点,如:离子源的寿命问题,即阳极污染问题。在上述结构下,电子轰击下的阳极处于较高温度,被加热的阳极会与真空室内的反应气体反应形成化合物绝缘层。降低了阳极的使用寿命,当阳极被反应刻蚀后,将对薄膜形成严重的污染。绝缘层使来自阴极的电子发散,导致放电区电子数量减少。即阳极表面有效电压减少使放电区电子流量减少,等离子体稳定性差。此外,上述离子源在阴阳极之间的区域会产生辉光放电,从而导致离子源不能正常工作直至毁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源,包括阳极,通过固定栓悬浮布置在阳极上方的阴极,以及用于将电、气、冷却介质引入到阳极和阴极中的电、气、冷却介质引入组件,其中由高导热材料制成的所述阳极与所述电、气冷却介质引入组件直接相连,并且,所述阳极表面已采用导电薄膜进行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镨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镨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7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