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气门快速装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5476.9 | 申请日: | 2006-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唐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24 | 分类号: | B25B27/2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气门 快速 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工艺装备,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气门快速装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发动机气门拆装比较费力、安装繁琐、耗时。中国专利号CN97208617.X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快速装拆内燃机气门的工具,虽对目前使用的技术有所改进,但仍未完全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燃机气门快速装拆装置,其目的是解决发动机气门拆装费力、耗时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内燃机气门快速装拆装置,设支承架,在所述的支承架上设底座并通过底座安装孔及底座安装螺栓固定在缸盖上,该装置中还设有直接与气门弹簧接触的套筒,所述的支承架为两件,设圆柱状的加力臂支承杆支承在两个支承架上,且与缸盖平行,设加力臂与加力臂支承杆在两支承架之间的位置上接触,套筒通过套筒连接杆铰接在加力臂上。
所述的加力臂支承杆在两个支承架上的支承方式为:所述的两件支承架安装在缸盖两端位置,每件上均设有与底座垂直并与其紧固的螺杆立柱,每个螺杆立柱上旋入支承螺套,旋入位置在同一高度,所述的支承螺套上设与螺杆立柱垂直的支承孔,所述的加力臂支承杆同时穿过支承螺套的支承孔中。
所述的套筒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套筒连接杆连接。
所述的加力臂在与加力臂支承杆接触的一边上,设至少一个支承杆卡槽,其形状为与加力臂支承杆外形相应的圆弧。
在所述的加力臂上设加力臂孔,所述的套筒连接杆是通过加力臂上的加力臂孔及套筒连接杆销钉进行铰接的。
所述的加力臂上加力臂孔多于一个。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门弹簧安装时不需要反复调整,使用方便、省力、省时,不同的缸盖、不同的位置及直径的气门弹簧都能通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承螺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支承螺套,2、螺杆立柱,3、加力臂支承杆,4、底座,5、加力臂,6、加力臂孔,7、套筒连接杆,8、套筒,9、支承杆卡槽,10、套筒连接杆销钉,11、底座安装孔,12、底座安装螺栓,13、缸盖,14、支承架,15、支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内燃机气门快速装拆装置,设支承架14,在所述的支承架14上设底座4并通过底座安装孔11及底座安装螺栓12固定在缸盖13上,该装置中还设有直接与气门弹簧接触的套筒8。利用本实用新型,使套筒8对气门弹簧旋力,实现其拆装的目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支承架14为两件,设圆柱状的加力臂支承杆3支承在两个支承架14上,且与缸盖13平行,这种方式,保证装拆装置整个装拆装置的稳定性及受力的合理性;设加力臂5与加力臂支承杆3在两支承架14之间的位置上接触,套筒8通过套筒连接杆7铰接在加力臂5上。这里利用的是杠杆的原理,以起到增力的效果。这种技术方案为气门快速装拆提供了优化和可行的结构基础,使得操作和调节起来尤为方便。
加力臂支承杆3在两个支承架14上的支承方式为:所述的两件支承架14安装在缸盖13两端位置,每件上均设有与底座4垂直并与其紧固的螺杆立柱2,每个螺杆立柱2上旋入支承螺套1,旋入位置在同一高度,所述的支承螺套1上设与螺杆立柱2垂直的支承孔15,所述的加力臂支承杆3同时穿过支承螺套1的支承孔15中。螺杆立柱2上的螺纹使得支承螺套1的上下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调节;旋入同一高度才可以使支承螺套1上的装加力臂支承杆3的孔对齐,加力臂支承杆3顺利地插入。
套筒8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套筒连接杆7连接。因为需要根据不同的气门直径更换套筒8,所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
加力臂5在与加力臂支承杆3接触的一边上,设至少一个支承杆卡槽9,其形状为与加力臂支承杆3外形相应的圆弧。支承杆卡槽9设置的目的使得在对加力臂5施力时,加力臂5能卡住加力臂支承杆3,不致产生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4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视频监视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将光切换到无色端口和有色端口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