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07377.8 | 申请日: | 2006-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8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军 |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B66F3/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 地址: | 31805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电 液压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举升工具,具体说是一种能随车携带,在维修时用于举升车辆的电动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轿车等小型车辆以前随带的举升工具,重量比较大,制造成本比较高,一般均需人力上下摇动操作,体能消耗大,工作周期长,效率低,而且不安全,尤其是一些女驾驶员深感不便,特别在油缸内的活塞杆回落时,由于这样的举升工具很难自由控制适应维修工作需要的车身高度,也难以控制回落时的车辆速度,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本发明人针对这些缺点申请了一种名为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专利号:200420021524.0)的专利,它所采用的可控单向阀选用的是电磁阀或是弹簧按钮手动控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体能消耗大,工作周期短的问题,但在控制车身回落速度时,不能准确的停止车身的位置,控制性能比较差,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千斤顶本身的重量比较大,制造成本比较高。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控制车身回落速度时,不能准确的停止车身的位置,控制性能比较差,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千斤顶本身的重量比较大,制造成本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控制车身回落速度时,不能准确的停止车身的位置,控制性能比较差,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千斤顶本身的重量比较大,制造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维修方便,高效安全的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而且携带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车用电动液压千斤顶,包括油源箱、和所述油源箱连接的电机、由电机带动的油泵及设有活塞杆的油缸,所述的油泵和油缸之间设有单向可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可控阀上设有阀门腔体,所述阀门腔体包括上阀门腔体和下阀门腔体,所述两个阀门腔体之间设有通油口,所述上阀门腔体内设有可随电机正反向转动而调整油路方向的单向阀,所述下阀门腔体内设有可随电机正反向转动而轴向移动的顶杆组件。通油口的设置是为了能随着电机转动方向的控制调整油流动的方向,使得压力在腔体内的变化,进而调整与上阀门腔体连接的油缸的压力,调整活塞杆的运动,活塞杆为二级活塞杆;顶杆组件根据腔体内的压力和单向阀配合调整油进出通油口。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尤其是整个控制性能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此千斤顶使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杆组件包括移动体和垂直设于其上的顶杆,所述顶杆组件将所述下阀门腔体分为上油腔和下油腔。移动体随着电机正反向转动带动顶杆轴向移动,顶杆的移动就控制钢球是否挡住通油口,以实现油缸内活塞的上下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向阀包括挡体和与其连接的弹簧,所述挡体和所述通油口相接触时能遮住通油口,所述弹簧另一端和上阀门腔体连接。挡体的设置以实现油路的单向流动,而弹簧的设置使得其能在油从上腔体到上阀门腔体后,当开关控制电机停止时,挡体挡住通油口,使得油缸内外的压力平衡,保证活塞杆的稳定,使得车身不下滑,当开关控制电机反转时,顶杆又顶开挡体,上阀门腔体内的油又流回到上腔体,油从和上腔体连接的管道流出,使得腔体内的压力减小;弹簧的设置使得其对挡体有一个会返的弹力,能使挡体和通油口的密封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油腔体边侧设有台阶。当移动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轴向下移时,防止其和腔体底直接接触,以保证有空腔可以存油,使其具有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油腔体内设有和移动体连接的底杆。当移动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轴向下移时,底杆先顶住腔体底部,防止移动体腔体底直接接触,以保证有空腔可以存油,使其具有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泵和油源箱之间设有单向阀。此单向阀设置是为控制油路仅能从油源箱往油泵方向流,而在此管道上不能反向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缸和所述上阀门腔体之间设有管道;所述上油腔和所述油泵之间设有管道;所述油泵和所述下油腔之间设有管道;所述油源箱和所述下阀门腔体与移动体接触处之间设有管道。各个管道的设置是用来通油的,以实现对车身举升的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体为钢球。钢球和通油口的接触,使得它们的接触处通油口以下为锥体,接触好,密封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油口直径大于所述顶杆的截面直径。这样当顶杆受到压力时能更容易顶开通油口上的钢球,使两个腔体之间相通,它们之间就会实现油路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军,未经陈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7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电压瞬时中断的永磁式交流接触器控制模块
- 下一篇:输液瓶挂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