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能耗惯性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78796.3 | 申请日: | 2006-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8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昌伟 |
| 主分类号: | B60K8/00 | 分类号: | B60K8/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翎 |
| 地址: | 712081陕西省咸***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惯性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陆路交通运输机械,专指一种能使水、电、气、热在机车内部组成回路并循环利用的微能耗惯性车。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陆路交通运输机械主要有:汽油车、柴油车、燃汽机、蓄电瓶车、电车及氢电车等。这些车不足之处是:①所燃烧的化石燃料生成过程复杂而又缓慢,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数量有限。②能量转换率低,只有30%左右。③车辆所产生的废气和废物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污染严重。④目前使用车用的蓄电瓶相对能量小,体积大、质量重,充电时间长,不适合作长途运输车辆。⑤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都需要架设输电线路,不方便。⑥正在研制中的燃料电池车,或称为氢电瓶车所需的氢气是从甲烷或水中分解出来,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有可能产生破坏空气中的氧气平衡。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微能耗、高效率的陆路交通运输机械,即一种能使水、电、气、热在机车内部组成回路并循环利用的微能耗惯性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微能耗惯性车,由现有的机车组件和能量供给机构组成,其特征是:在能量供给机构中,在机车2上安装的水能集热器3和惯性能量收集器5的输出端连接电解水池4,能产生氢、氧气体的电解水池4输出通过输气管12并联气体压缩机6和电动气体压缩机7,气体压缩机6和电动气体压缩机7输出经过氢、氧高压储气罐9连接氢氧燃料电池1,氢氧燃料电池1输出经电动机11连接机车2的驱动轴及后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超能惯性车,其特征是:氢氧燃料电池1产生的水通过输水管13连接水能集热器3,能产生热水的水能集热器3装配在电动机11侧面,能将电能和机械能互为转换的电动机11输出通过电脑操作键盘10和水能集热器3产生的热水连接电解水池4。
所述的超能惯性车,其特征是:一对惯性能量收集器5和一对气体压缩机6分别安装在机车2的两前轮和后轮上。
所述的超能惯性车,其特征是:交直流电能转换器8输入端连接外接电源,交直流电能转换器8输出端连接电动气体压缩机7和电解水池4。
所述的超能惯性车,其特征是:氢氧燃料电池1输出通过电脑操作键盘10连接电动机11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取消了原有机车结构复杂而又笨重易坏的内燃机,由氢氧燃料电池和直流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简化机车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机车生产成本,便于操作驾驶。②本实用新型安装有惯性、重力势能、水热等能量收集器,使机车在工作运行中水、电、气、热能量再回收,循环利用,根据惯性定律、相对论和宇宙天体力学的运动原理,实现微能量损耗、较长久的持续运动效果。③无任何燃料废料,解决了以前车辆运行造成的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④实现了燃料能的常温转换,转换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可节约燃料80%左右,实现了运输机械的微能耗、高效率运动的效果。⑤由于采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能量,氢氧可由水中获得,来源广泛,解决了当代能源危机的现状,开辟了人类使用洁净能源的新时代。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汽车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能量供给机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1.氢氧燃料电池,2.机车,3.水能集热器,4.电解水池,5.惯性能量收集器,6.气体压缩机,7.电动气体压缩机,8.交直流电能转换器,9.高压储气罐,10.电脑操作键盘,11.电动机,12.输气管,13.输水管,14.导线。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图1中,机车2是现有的普通汽车,可以是四轮的、三轮的、两轮的,车体上装配整个能量供给机构,由传动轴或传动链把动力传递给后轮。能量供给机构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其中惯性能量收集器5安装在前轮与轴之间,充分利用机车2运行中的颠簸上下收集能量,供给电解水池4。同理,机车2后轮与轴之间上的气体压缩机6,收集气体压缩能量供给氢氧燃料电池1产生的电能。驾驶员座位设在整机架的前上方,座位前装有转向操作机构、滑动变阻器、电脑操作键盘10和紧急制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昌伟,未经朱昌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8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生保温瓶塞
- 下一篇:倒心型美臀、提臀座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