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76009.1 | 申请日: | 200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檀银学;胡定辉;熊英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8 | 分类号: | H01R4/38;H01R1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负极 蓄电池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连接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均采用蓄电池提供启动能源及各车载用电器的辅助能源,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载用电器的增加,对蓄电池及线束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整车用电源头的蓄电池正负的供电性能则显得非常的重要,而线束与蓄电池的连接器也就是电瓶荘头的性能,就成为关系到整车的电气性能的关键。
负极连接荘头多采用铜质材料,运用簧式或螺栓紧固方式与电瓶负极荘极紧固,但是往往因为过度的紧固或多次紧固之后,将铅质的蓄电池荘极磨损,致使无法紧固到位,或将负极连接荘头紧固变形,这样的连接往往导致接触面积减小,电气性能下降,接触电阻过大,甚至电火花的产生;第二,蓄电池的负极荘极是锥形的结构,荘头与之连接紧固之后在外力的情况下易产生转动,这样,多次转动后将蓄电池荘极磨损,致使接触不良,性能恶化;第三,负极往往没有保护措施,直接裸露出金属部分,这样,一旦产生电火花,在高温、多油的情况下极易产生烧车事故,而很多的烧车事故是电火花导致的;第四,一般负极连接荘头与负极线束的连接采用压接方式,这样维修、更换都不易操作,且不可避免的损坏质地柔软的蓄电池荘极;第五,为了保证负极荘头的导电性能,多采用铜质材料,但是受力面的应力往往没有使荘头夹紧荘极,却已经使接触面严重变形,这样与荘极的接触面积会远远小于设计要求,而不能满足供电需求,致使用电器工作不正常甚至失效;第六,没有保护的荘头表面非常容易形成金属氧化物,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一旦形成,将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的接触电阻,导电性能将大打折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方便、可靠、安全性好的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包括荘头本体、位于荘头本体中部的锥形穿孔,沿锥形穿孔径向至荘头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直槽,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锥形穿孔上沿轴线方向设有防滑凹槽;其横向的两侧分别设有荘头紧固机构和线束紧固机构。在连接荘头上锥形穿孔和蓄电池荘极接触的表面设置了防滑凹槽,这样有效避免连接荘头围绕蓄电池荘极的旋转运动,保护蓄电池荘极不被磨损,且有效增大了两者之间的紧固力。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荘头紧固机构,由防跟转螺栓、荘头紧固螺母、荘头紧固垫圈组成,防跟转螺栓穿过荘头本体一端上的螺孔和直槽通过荘头紧固垫圈与荘头紧固螺母连接。紧固机构设有防跟转螺帽,避免在紧固过程中螺母跟转造成操作困难。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线束紧固机构,由螺栓、线束紧固螺母、线束紧固垫圈组成,所述的螺栓上设有分别与线束紧固螺母、线束紧固垫圈相连接的线束端子。安装时只需将线束卡入连接荘头的尾部螺栓中,紧固螺母即可。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锥形穿孔上对称地设有24条防滑凹槽。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的锥形穿孔外,位于线束紧固机构的一侧对称地设有加强筋。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的锥形穿孔和荘头紧固机构上设有随荘头紧固螺母固定的内护盖。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的内护盖上设有与荘头本体()卡接的外护盖。
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所述的荘头本体表面上设有镍层。
一种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荘头本体采表面设有镍层,厚度4~8u。在螺栓紧固机构上设荘头紧固垫圈,紧固部分设有加强筋,与蓄电池负极荘极接触的锥形穿孔面上均匀地设有防滑凹槽。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该件的导电性和防腐蚀性;荘头紧固垫圈和加强筋可以保证整个荘头紧固机构受力均匀,防止紧固变形,有效保证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整体锁紧蓄电池荘极,防滑凹槽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连接荘头的转动;而连接荘头与负极线束连接也是通过螺栓和螺母,这样便于单独拆卸;而在连接荘头的外面设有内护盖、外护盖两级绝缘保护,可以充分的保护蓄电池荘极、连接荘头以及与导线连接的金属外露部分,从根本上杜绝了意外接触的短路可能,并在意外产生电火花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起火甚至烧车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负极连接荘头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连接荘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内、外护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76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绞车锥面刹车装置
- 下一篇:伸缩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