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46909.1 | 申请日: | 200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5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康劲松;徐国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6/08 | 分类号: | H02P6/08;H02P6/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沈锡英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永磁 电机 驱动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永磁无刷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其转矩特性与直流电机一样,具有调节控制方便、调速范围宽、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因而非常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应用中。电机驱动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国产化问题。由于种种技术问题,国内没有出现性能稳定的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因而阻碍了电动汽车国产化的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
扩展静态RAM,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RAM扩展端口相连接,
SPI总线接口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SPI扩展端口相连接,
CAN总线接口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CAN扩展端口相连接,
RS485总线接口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串行总线扩展端口相连接,
复位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复位端口相连接,
PWM信号控制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PWM功能端口相连接,
电压采样调理电路以及电流采样调理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A/D端口相连接,
霍尔位置信号调理电路,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捕获端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电压采样调理电路包括一比较器、一电阻、一电容和一稳压管,所述的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负输入端与该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电阻的一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并接稳压管的负极、电容的一端以及嵌入式微处理器的A/D采样端,稳压管的正极以及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性能稳定,适用性强,适用于燃料电池轿车、纯电动轿车以及混合动力轿车的永磁无刷电机的驱动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永磁无刷电机控制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3为嵌入式微处理器DSP2407A外围接口定义电路图。
图4为SPI总线接口电路图。
图5为CAN总线接口电路图。
图6为复位电路图。
图7为电压采样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8为电流采样信号调理电路图。
图9为RS485总线接口电路图。
图10为霍尔位置信号的调理电路图。
图11为PWM信号控制电路图。
图12为静态RAM扩展芯片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永磁无刷电机控制原理图,如图2所示的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嵌入式微处理器1,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扩展静态RAM 2,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SPI总线接口电路3,SPI总线接口电路3与EEPROM 10连接,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CAN总线接口电路4,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RS485总线接口电路5,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复位电路6,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PWM信号控制电路7,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采样调理电路8,与嵌入式微处理器1连接的霍尔位置信号调理电路9。
该电动汽车用永磁无刷电机驱动控制器是以高速信号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永磁无刷电机为控制对象,进行对电机的调速和能量回馈制动控制。本方案采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1为美国TI公司的TMS320LF2407A,该嵌入式微处理器1通过RS485总线接口电路5和CAN总线接口电路4来接收来自上位机的转矩控制命令,产生占空比可调的六路PWM脉冲信号,将该PWM脉冲信号输出给PWM信号控制电路7,同时利用电压采样调理电路8和霍尔位置信号调理电路9接收来自电机的反馈信号。DSP总线接口电路5和CAN总线接口电路4两部分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图3为嵌入式微处理器DSP2407A外围接口定义电路图,图4为SPI总线接口电路图,图5为CAN总线接口电路图,图6为复位电路图,图9为RS485总线接口电路图,图10为霍尔位置信号的调理电路图,图11为PWM信号控制电路图,图12为静态RAM扩展芯片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46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复合式酒桶
- 下一篇:锂离子二次电池极片涂布机机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