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力装置及其省力三轮车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1313.4 | 申请日: | 2006-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5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国强 |
主分类号: | B62M1/04 | 分类号: | B62M1/04;B62K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12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省力 三轮车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交通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力装置及其省力三轮车。
二、背境技术:目前,虽然人们的生活即将进入汽车时代,但人力三轮车以其环保、灵活等诸多优点仍有其市场,但人力三轮车普遍存在阻力大,难蹬的现象,也有不少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624758.8的实用新型提出杠杆增力机构,采用杠杆省力,基本能达到省力的目的,但其没有考虑到三轮车的倒车,当三轮车倒车时,后轴上的小飞轮将带动链条以及与链条所连接的部件一起转动,这样其杠杆也将绕后轴转动,从其结构上看其技术方案是不完整的。
三、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能克服以上问题的一种增力装置及其省力三轮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力装置,含有两杠杆、两棘轮、齿轮传动机构、杠杆联动复位机构:
(1)两杠杆、两棘轮分两组安装在同一轴上左右两端,两杠杆与轴为转动连接,两棘轮与轴为固定连接,在杠杆上与棘轮接近端为柱状空腔,内部设有一尾部带有弹簧的锲形拨杆,该拨杆的锲形形状与棘轮齿形匹配,两杠杆通过该锲形拨杆驱动棘轮,在该轴中部固定有一齿轮,该齿轮连接传动机构传出转动;
(2)齿轮传动机构为一组齿轮副,含有输入齿轮,输出齿轮,转换离合齿轮,该齿轮副输入、输出齿轮通过相匹配的固定轴安装于箱体两侧壁中,该输入齿轮为上款中所述齿轮,输入、输出齿轮通过转换离合齿轮配合、连接,转换离合齿轮的中心位于输入、输出齿轮中心连线以下,其轴两端位于箱体两侧壁上与其匹配的圆弧形滑槽内,该圆弧滑槽以输入轴为圆心;
(3)杠杆联动复位机构含有定滑轮,绳索,定滑轮固定于杠杆中间上部一定位置,绳索两端绕过定滑轮分别连接两杠杆,两杠杆形成一上一下的往复运动机构。
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为一带有空挡的圆柱齿轮两速变速器,该变速器含有输入轴、输出轴、换挡轴,输入轴为上述第一款中所述的轴。
一种省力三轮车,含有车架、车把、轮子、车斗、车座、脚踏板、飞轮、增力装置,该增力装置含有两杠杆、两棘轮、齿轮传动机构、杠杆联动复位机构:
(1)两杠杆、两棘轮分两组安装在同一轴上左右两端,两杠杆与轴为转动连接,两棘轮与轴为固定连接,在杠杆上与棘轮接近端为柱状空腔,内部设有一尾部带有弹簧的锲形拨杆,该拨杆的锲形形状与棘轮齿形匹配,两杠杆通过该锲形拨杆驱动棘轮,在该轴中部固定有一齿轮,该齿轮连接传动机构传出转动;
(2)齿轮传动机构为一组齿轮副,含有输入齿轮,输出齿轮,转换离合齿轮,该齿轮副输入、输出齿轮通过相匹配的固定轴安装于箱体两侧壁中,该输入齿轮为上款中所述齿轮,输入、输出齿轮通过转换离合齿轮配合、连接,转换离合齿轮的中心位于输入、输出齿轮中心连线以下,其轴两端位于箱体两侧壁上与其匹配的圆弧形滑槽内,该圆弧滑槽以输入轴为圆心;
(3)杠杆联动复位机构含有定滑轮,绳索,定滑轮固定于杠杆中间上部一定位置,绳索两端绕过定滑轮分别连接两杠杆,两杠杆形成一上一下的往复运动机构。
所述的增力装置的齿轮传动机构为一带有空挡的圆柱齿轮两速变速器,该变速器含有输入轴、输出轴、换挡轴,输入轴为上述第一款中所述的轴。
所述的增力装置的齿轮传动机构位于车斗下部的车架上,齿轮传动机构的输出轴在箱体外的部分装有一链轮,该链轮通过链条与后车轮轴上的飞轮连接,实现链传动。
所述的增力装置的两杠杆的前端装有两踏板,杠杆联动复位机构的定滑轮设于车座下,或设于车架的横梁上。
有益效果:
1、能够省力,减轻骑车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采用杠杆原理,并且杠杆只在水平面左右的小范围内摆动,杠杆始终处于力臂最长的位置,与以往做圆周运动的踏杆相比,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2、传动平稳、使用寿命长。
采用两侧杠杆拨动棘轮,并且两杠杆通过一绳索实现杠杆的复位,两杠杆的运动虽然是间歇性的,但棘轮的运动是连续的,不会对棘轮、传动机构造成冲击,并且传动平稳。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增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增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增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增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省力三轮车的结构示意之一
图6为省力三轮车的结构示意之二
五、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国强,未经邵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13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