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进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53102.2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沈强;王世友;王高伟;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3/08 | 分类号: | F02M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王敬波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该系统包括进气歧管(1),该进气歧管(1)包括气体进口(2)和至少一个气体出口(3),其特征在于,该进气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池(6),缓冲池(6)与进气歧管(1)连通,并且缓冲池(6)和进气歧管(1)连通的接口(4)与气体出口(3)的距离小于缓冲池(6)和进气歧管(1)连通的接口(4)与气体进口(2)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出口(2)为多个,缓冲池(6)为一个,缓冲池(6)通过多个接口(4)与进气歧管(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口(4)在气体进口(2)和一个气体出口(3)之间;每个接口(4)与气体出口(3)的距离为2-5厘米,进气口(2)与气体出口(3)的距离为20-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缓冲池(6)的体积为0.1-1.5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接口(4)和一个气体出口(3)之间还包括阀门(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阀门(5)为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11)和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
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发动机节气门的位置,将检测发动机节气门的位置转化为表示发动机节气门的位置的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11);
控制装置(11)与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和阀门(5)连接,用于将该电信号转化为表示节气门开度的开度值ΔS,并根据开度值ΔS控制阀门(5)的开度值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开度值ΔS与开度值D的比值为0.5-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转化的表示发动机节气门的位置的电信号的最大值表示开度值ΔS为零,最小值表示的开度值ΔS为90度,并且随着电信号值的减小,开度值ΔS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转化的表示发动机节气门位置的电信号为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代表节气门全关和节气门全开;该电压信号与开度值ΔS存在如下关系:电信号每减少0.5伏,开度值ΔS增加1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检测发动机节气门位置和控制装置(11)控制阀门(5)的操作每1-100毫秒进行一次。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1)为计算机,单片机或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节气门检测装置(12)为位置传感器。
13.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进气歧管(1)给发动机气缸(10)进气,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进气歧管(1)向发动机气缸(10)通入补充气体(8),补充气体(8)进入进气歧管(1)的接口(7)与发动机气缸入口(9)的距离小于进气歧管进气口(2)与发动机气缸入口(9)的距离,所述补充气体(8)的压力基本恒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气体(8)的压力等于或略小于进气歧管入口(2)处的气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充气体(8)进入进气歧管(1)的接口与发动机气缸入口(9)的距离为2-5厘米,进气歧管进气口(2)与发动机气缸入口(9)的距离为20-30厘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充气体(8)自身减少的气体量通过进气歧管(1)补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充气体(8)存储在缓冲池(6)中,缓冲池(6)与进气歧管(1)连通;缓冲池(6)体积与发动机气缸(10)的体积的比值为0.5-1.5。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补充气体(8)与发动机气缸入口(9)之间有阀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31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放室多火花塞
- 下一篇:线端接头部分的防水方法和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