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1799.3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H04Q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王志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网络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测试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以太网络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技术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switches),可直接经由以太网络传输电源,免除网络设备对于电源插座的需求,同时也降低配设电源线的复杂度。但是,网络设备中用来控制以太网络供电模块供电动作的开关晶体管与保险丝很容易受到静电破坏。因此,常常在出货后才发现网络设备中的以太网络供电模块已经损毁,无法正常运作。
因此,如能在产品完成后,先进行静电损伤的检验,就能在出货前便可先行发现开关晶体管与保险丝,加以修补,以提高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利用发光二极管与电阻形成一测试电路,将网络设备所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以不同的光信号表示网络设备中控制以太网络供电模块供电动作的开关晶体管与保险丝是否被静电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利用多个发光二极管与多个电阻形成一测试电路,可同步检测具有多个网络插座的网络设备,同时将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测试装置的发光二极管并以不同的光信号分别表示网络设备中控制以太网络供电模块供电动作的开关晶体管与保险丝是否被静电损坏。
为达成上述与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此网络设备包括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网络插座,以及一以太网络供电模块。上述测试装置包括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网络连接器、至少一个以上的电阻以及至少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其中,网络连接器具有8个管脚(pin),其具有一第一管脚,一第二管脚,一第三管脚与一第四管脚。电阻的其中一端耦接至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耦接于电阻的另一端,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第三管脚与第四管脚。
其中,当测试装置的网络连接器耦接至网络设备的网络插座时,测试装置根据内部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信号,辨识网络设备的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损坏状态。
为达成上述与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此网络设备包括有一以太网络供电模块。上述测试装置包括:N个网络连接器、N个电阻与N个发光二极管,N为正整数。其中,每一个网络连接器皆具有一第一管脚,一第二管脚,一第三管脚与一第四管脚,电阻对应于网络连接器,其中第i电阻的一端耦接于第i个网络连接器的第一管脚与第二管脚,i为正整数,且0<i<N。
发光二极管亦对应于网络连接器,其中第i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耦接于第i个电阻的另一端,且第i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第i个网络连接器的该第三管脚与该第四管脚。其中,当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时,测试装置根据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信号,辨识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损坏状态。
上述的测试模块,若发光二极管产生间歇性闪烁的光信号,则表示网络设备的以太网络供电模块未损坏。
综合上述,本发明因采用多个发光二极管,利用网络设备在运作中所输出的测试信号,将其转换为光信号,并藉由光信号的变化,可以快速的辨识网络设备是否被静电所损坏,进而提高良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电路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测试电路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4实施例的硬件测试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P1~P8:管脚
F1:第一管脚
F2:第二管脚
F3:第三管脚
F6:第四管脚
POEC:控制信号
ES:网络信号
Vdc:直流电压
200、300:测试装置
210、311~31i-31N、410:发光二极管
220、321~32i-32N、420:电阻
230、301 30i-30N:网络连接器
440:以太网络供电模块
450:光电耦合组件
460:变压器
470:开关晶体管
480:保险丝
510:测试装置
520:网络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1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