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1799.3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3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H04Q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王志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网络设备 装置 | ||
1.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用以搭配一网络设备使用,该网络设备具有一以太网络供电模块及一网络插座,该测试装置包括:
一网络连接器,具有多个网络管脚,该等网络管脚具有一第一管脚,一第二管脚,一第三管脚与一第四管脚;
一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耦接至该第一管脚与该第二管脚;以及
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耦接于该电阻的另一端,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该第三管脚与该第四管脚;
其中,当该测试装置的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的网络插座时,该测试装置根据该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信号,辨识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损坏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该网络连接器系为一RJ45接头、且该RJ45接头的第一管脚为一RTS管脚,该RJ45接头的第二管脚为一DTR管脚、该RJ45接头的第三管脚为一TXD管脚及该RJ45接头的第四管脚为一RXD管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该测试装置的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的网络插座时,若该发光二极管产生间歇性闪烁的光信号,则表示该网络设备的以太网络供电模块未损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更包括一开关晶体管与一保险丝,用以控制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供电动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该测试装置的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的网络插座时,若该发光二极管产生持续发亮的光信号,则表示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该开关晶体管损毁,若该发光二极管未产生光信号,则表示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该保险丝损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该网络设备处于初始化状态中时,若该发光二极管产生持续发亮的光信号,则表示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该开关晶体管损毁。
7.一种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用以搭配一网络设备使用,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以太网络供电模块及至少一网络插座,该测试装置包括:
N个网络连接器,分别具有多个网络管脚,每一该些网络连接器皆具有一第一管脚,一第二管脚,一第三管脚与一第四管脚,N为正整数;
N个电阻,该些电阻对应于该些网络连接器,其中第i电阻的一端耦接于第i个网络连接器的该第一管脚与该第二管脚,i为正整数,且0<i<N;以及
N个发光二极管,该些发光二极管对应于该些网络连接器,其中第i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耦接于第i个电阻的另一端,且第i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耦接于第i个网络连接器的该第三管脚与该第四管脚;
其中,当该些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时,根据该些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信号,辨识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损坏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该些网络连接器包括RJ45接头,其中该第一管脚为RTS管脚,该第二管脚为DTR管脚,该第三管脚为TXD管脚,该第四管脚为RXD管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该测试装置的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的网络插座时,若该些发光二极管皆产生间歇性闪烁的光信号,则表示该网络设备的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未损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包括一开关晶体管与一保险丝,用以控制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供电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该测试装置的网络连接器耦接至该网络设备的网络插座时,若第i个发光二极管产生持续发亮的光信号,则表示对应于第i个网络连接器的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该开关晶体管损毁,若第i个发光二极管未产生光信号,则表示对应于第i个网络连接器的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该保险丝损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该网络设备处于初始化状态中时,若该发光二极管产生持续发亮的光信号,则表示该以太网络供电模块的该开关晶体管损毁。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测试网络设备的测试装置,其中当N等于8时,该些网络连接器以两列的分布方式,上下对称的设置于该测试装置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179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