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活性的二苯并二氧辛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19528.6 | 申请日: | 2006-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强;孙智华;齐创宇;孙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21/12 | 分类号: | C07D321/12;C07B5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桂琴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活性 二氧 辛酮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合成领域,涉及式(I)的二苯并二氧辛酮类化合物及新的合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苯并二氧辛酮类化合物首次由Sassa T.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且命名为Penicillide(11-羟基-3-[(1S)-1-羟基-3-甲基丁基]-4-甲氧基-9-甲基-5H,7H-二苯并[b,g][1,5]二氧辛烷-5-酮(Tetrahedron Letter 1974,15,45,3941-3942)。
通过高通量活性筛选,发现二苯并二氧辛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全新的胆固醇转移酶抑制剂(CETP),能够选择性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拜耳公司以Penicillide为先导物,以胆固醇转移酶为药理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化合物I具有IC50(μM)=0.2,t1/2(rat plasma)(h)=4.2的优秀的药效(拜耳公司的专利WO2004039453,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15(2005),3611-361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合成式(I)的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化合物I,其总收率为1.68%,现有技术(专利WO2004039453)所制得的化合物I的总收率为0.12%,本发明的产物总收率比后者提高了近十四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专利WO2004039453)中所采用的关于化合物I的合成方法相比,具备下述特点:第一,本发明从化学经济角度出发,在两个片段对接前首先进行氯代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化合物XII,与专利WO2004039453中所采用的方法相比,降低了成本;第二,本发明在制备化合物V过程中(VI→V),反应运用氢化脱苄的方法,提高了其收率(即为95%),明显优于专利WO2004039453中所采用的三氯化铁脱苄的方法(收率为63%);第三,本发明在制备中间体化合物III(消旋体)过程中,运用Negeish偶联反应在其结构10-位上引入了乙基,所采用的反应试剂为二乙基锌(1-3当量);溶剂为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催化剂为三邻甲苯基磷和醋酸钯;其收率为40%,优于专利WO2004039453中所采用的Still偶联反应(收率为22%);第四,本发明采用化学拆分方法制备中间体化合物III的绝对构型的异构体化合物IIIS和IIIR,其中,S-异构体IIIS与中间体原料XVI进一步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I,而R-异构体IIIR则进一步被氧化,再运用不对称还原的方法(Corey还原法)转化生成所需要的S-异构体IIIS,从而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
本发明方法采用下述合成路线:
其中,起始原料XV的合成方法采用专利WO2004039453中所采用的方法,中间体原料XI的合成方法采用专利US5198463中所采用的方法,化合物XVI的合成方法采用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Vol.44,No.19,1979,2206-2210中所采用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目标化合物(I)单分子的sp图。
图2是目标化合物(I)氢键关系的sp图。
图3是目标化合物(I)堆积的晶胞sp图。
图4是化合物dl-III的手性分离图。
图5是化合物III-S的手性分离图。
图6是化合物III-R的手性分离图。
图7是化合物I的HPLC纯度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2-羟基-3-苄氧基-5-甲基-6-氯苯甲酸的合成
396克(1.52mole)2-羟基-3-苄氧基-5-甲基苯甲酸溶于2500ml乙醇和1200ml水的混合液中,加入301.5克(2.27mole)氯代琥珀酰亚胺和340克(2.1mole)三氯化铁,室温搅拌3小时。然后除去乙醇,加入二氯甲烷,水相调PH至1,有机相用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有机相回收,得到334克(75%)化合物XIV为淡黄色针状结晶。
1H-NMR(CD3OD):δ:2.30(s,3H);5.08(s,2H);6.79(s,1H);7.37-7.46(m,5H)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9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