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活性的二苯并二氧辛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19528.6 | 申请日: | 2006-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强;孙智华;齐创宇;孙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21/12 | 分类号: | C07D321/12;C07B5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桂琴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活性 二氧 辛酮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1.具有活性的结构式(I)的二苯并二氧辛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所述的合成路线中,制备化合物ⅩⅣ采用的氯代试剂为氯代琥珀酰亚胺,用量为1-3当量,溶剂为乙醇/水,比例为0-100%,反应时间为1-5小时,反应温度为0-80度;
制备化合物Ⅷ采用的反应溶剂为异丙醇;
制备化合物Ⅴ过程中,反应采用氢化脱苄的方法,溶剂采用乙醇/乙酸乙酯,比例为30-90%,钯碳催化为催化剂;
制备化合物dl-Ⅲ过程中,采用Negishi反应,反应试剂为二乙基锌,1-3当量,溶剂为四氢呋喃或氮,氮-二甲基甲酰胺;催化剂为三邻甲苯基膦,醋酸钯;反应温度为20-120度;反应时间为1-10小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涉及的化合物dl-Ⅲ手性拆分,手性拆分条件为柱型:Chiralpak AD-H,移动相:正己烷/乙醇=80∶20;在该分离条件下,化合物dl-Ⅲ在5.13-5.90分钟收集的成分为ⅢR,在7.81-8.84分钟收集的成分为ⅢS。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涉及的化合物Ⅱ采用不对称还原的方法,运用二苯基((R)-吡咯啉-2-基)甲醇和硼烷四氢呋喃溶液形成的手性环境对化合物Ⅱ进行不对称还原,得到化合物ⅢS,收率为95%,ee:5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95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