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自锁平移升降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7823.8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莫晚玲;蒋原成;许晓东;张晖;朱飞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B63B2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20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移 升降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上货物装卸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基本上兼有水平和垂直输送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舰船上,当货物需从贮存舱送达甲板上设置的货物接收平台时,通常在打开贮存舱的舱口盖后,将货物送入升降机的装卸平台上,再由升降机将装卸平台提升到舱口,该舱口至货物接收平台一般均保持有一定的水平和垂直距离,该距离约在1-2米之间,如在甲板上设置相应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机械运输设备,不仅这些设备难以高效地发挥其效能,而且也会使甲板上的整体布置复杂化,先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依靠人力或人力辅以简单的非固定设置的搬运工具,将货物从主甲板舱口输送到货物接收平台,但是,当货物尺寸、重量均较大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转运效率极低,尤其在运输量较大的情况下,更是无法适应,同时,人力转运过程,尤其是舰船航行状态下进行,舰船的摇摆等特性将严重影响人员和货物的安全,为此,业者曾提出一种平移升降平台的技术方案,其特点是平移升降平台由一平行四边形机构组成,该机构用油缸驱动、油缸活塞杆的伸缩使平台实现升降和平移运动,完成货物水平方向的平移和垂直方向的提升而输向货物接收平台,众所周知,平行四边形机构在运动中由于受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有一自锁角度,即设计要求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的起始角应大于自锁角,否则该机构将处于自锁状态而无法启动,在舰船上采用平移升降平台,是提高甲板上货物输送效率的较佳方案,而该平台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具有较大自锁角,其总体结构尺寸较大,而舰船上空间大小和高度受到严格限制,要求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起始角不能太大,有时甚至要求起始角为零度角,上述矛盾已成为舰船提高甲板上转运效率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无自锁平移升降平台,它能克服现有平移升降平台的缺陷,减小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的自锁角,适应舰船上空间严格限制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自锁平移升降平台包括有平移升降平台、前连杆、前铰座、油缸、后连杆、后铰座和基础平台,平移升降平台、前连杆、前铰座、后连杆和后铰座构成一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前连杆的下端铰接有油缸活塞杆,在基础平台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和油缸,其特点是:基础平台两侧对称设置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上还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中连杆,中连杆和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上、下边平行,中连杆的中连杆前端铰接有前连杆,其铰接点位于前连杆的中铰接点下方,中连杆的中连杆后端铰接有后连杆,其铰接点位于后铰座的后铰接点下方。
本发明保持现有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的运动特征,使平移升降平台具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转送货物的功能,同时,由于铰接中连杆的设置,当四连杆机构初始角α减小时,油缸动力藉中连杆在前、后连杆产生的辅助力矩足以克服自锁的摩擦力矩,即使在初始角α为零时,中连杆的辅助力矩也能大于自锁摩擦力矩而使平移升降平台启动,这一功能,解决了平移升降平台的自锁难题,使本发明能适应舰船甲板空间布置的严格要求,从而扩大平移升降平台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自锁平移升降平台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前连杆和中连杆连接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后连杆和中连杆连接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四连杆机构连设中连杆的机构运动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无自锁平移升降平台包括有平移升降平台1、前连杆2、前铰座3、中连杆4、油缸5、后连杆6、后铰座7和基础平台8,全部组成构件均设置在基础平台上。
平移升降平台1,其结构和现有设备相同或相似,在平移升降平台1的两侧分别对称铰接有前连杆2和后连杆6,每一前、后连杆2、6的铰接点连线形成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上、下边;下面涉及该机构的阐述均指平台一侧的一组机构的各构件组成(另一侧结构对称相同)。
前连杆2,是一呈L形杆件,如图2所示,上铰接点21是平移升降平台1和前连杆体22穿伸的铰接销轴的轴心,中铰接点23是前连杆2和前铰座3穿伸的铰接销轴的轴心,下铰接点24是前连杆2和油缸5活塞杆端穿伸的铰接销轴的轴心;本发明前连杆2和现有结构不同的是,在前连杆2中铰接点23下方的前连杆体22上,开设有一前槽26,前槽26的宽度恰能穿伸中连杆4的中连杆前端43,并能使中连杆前端43可在前槽26中摆动,该前槽26两侧的前连杆体22上开设有可穿伸前销轴42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7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输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擦除笔迹的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