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匣转向传送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61805.2 | 申请日: | 2006-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凯;何仁钦;蔡升富;姚明德;邱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3/00 | 分类号: | B65G13/00;B65G47/24;G02F1/1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传送 装置 | ||
1.一种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包括:
一基座;
一传送机构,其包括一滚轮组;
一转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该转向机构与所述传送机构机械连接用于转换所述传送机构的滚轮组的传送方向;以及
一承载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环绕所述传送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基板,该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以及贯穿于该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开口,所述转向机构固定在该第二表面上并穿过该开口与所述传送机构形成机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多个定位柱,该多个定位柱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分布在所述承载机构的相邻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浮动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多个滚珠组件,一定位机构及至少一弹性固定件;该多个滚珠组件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以承载所述承载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以与所述多个定位柱以对角定位方式实现对所述承载机构的夹持定位;所述至少一弹性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二端部与所述承载机构相连接,且该至少一弹性固定件处于拉伸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滚珠组件均包括一固定件及一滚珠,该滚珠组件经由该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平面上,该固定件的远离该第一平面的一端定义有一收容孔,所述滚珠收容在该收容孔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激励件及一与该激励件机械相连的定位件,该激励件用于激励所述定位件作往复运动以实现对所述承载机构进行夹持定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弹性固定件为拉伸弹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一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框体,多个固定在该框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一侧并沿远离该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的承载部,以及多个固定在该框体的邻近所述第一表面一侧的定位板;该多个定位板安置在与其对应的滚珠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多个固定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定位销,所述多个定位板均设置有一定位孔,所述多个定位销收容在与其相对应的定位孔内且其直径小于该定位孔的孔径。
11.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一承接件,所述滚轮组安装在该承接件上,所述传送机构经由该承接件与所述转向机构形成机械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一升降激励组件及一转向激励组件;该升降激励组件用于提供一升降作用力作用于所述转向激励组件;该转向激励组件用于提供一旋转作用力作用于所述传送机构以转换该传送机构的滚轮组的传送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激励组件包括一升降激励件,至少一导向件及一与该至少一导向件滑动连接的升降平台;该升降激励组件经由所述至少一导向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该转向激励组件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该升降激励件用于产生所述升降作用力沿所述至少一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作用于该升降平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激励组件包括一转向激励件;该转向激励件设置有一与所述传送机构形成机械连接的旋转传动件,用于提供一旋转作用力并经由该旋转传动件的力传递作用于所述传送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激励件为旋转角度可控的机构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卡匣转向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元件为马达组,旋转汽缸,齿轮齿条组,或涡轮涡杆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18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白并兼有抗紫外线功能的纤维
- 下一篇:气囊支撑、卷筒式汽车遮阳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