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技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16137.1 申请日: 2006-10-12
公开(公告)号: CN101161944A 公开(公告)日: 2008-04-16
发明(设计)人: 唐运平;张志扬;郑先强;曾猛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2B3/00 分类号: E02B3/00;E02B3/04;A01G31/00;C02F3/32
代理公司: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红星
地址: 30019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滨海 盐碱地 景观 水体 水生植物 系统 构建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滨海盐碱地景观水体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属于景观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市政景观河道、湖泊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保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其水体水质恶化,一方面,严格限制排入景观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盐指标;另一方面,对已污染的景观水体,采取有效的水质净化措施,以改善景观水体水质及生态环境,对此通常采用的环境修复技术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态方法。从以上3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生态方法是景观水体修复最理想的方法,而在具体实施时,更趋向于多种技术的集成。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改善或恢复受污染、受胁迫环境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其中包含对生物生存的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和对生物生有的食物链环境的改善等等。生态修复旨在加速恢复已被破坏的水生态系统,除了依靠水生态系统本身的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能力来恢复水生态系统原来的规律外,还通过一些辅助人工措施为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服务而加快恢复。生态修复的提出,就是要调整生态修复的思路,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自然演化为主,遏止水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尤其是近十年,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就纷纷对以往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进行反思,提出了尊重河湖系统的自然规律,生态治水的新理念。特别是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单纯的“污染控制”转变为“水生态的修复和恢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中,研究、开发和实践了多种值得借鉴的技术,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国外,河流修复研究的75%是致力于河道形态的修复,大约40%是尝试修复丧失的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近年来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很快,在国外已经达到工程实用化的程度,并且积累了系列观测数据,如日本的坂川古崎净化场就是采用生态方法对河道水体进行修复的典型工程。

河流生态修复措施主要包含:生物措施,如植物生态修复,动物生态修复,生物增殖等;工程措施,如生态河道、生态堤岸和人工湿地等。自然型景观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主要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除了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构建外,生态护岸工程也是河道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因为从生态学角度讲,河岸带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功能界面区,通过河岸带,河流与陆地之间进行着频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河岸植被对侵蚀具有重要防护作用。而以往国内外在河岸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在城市河道护岸工程采用较多的是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这些护岸形式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传统护岸技术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及瑞士开始进行如何把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土木工程,修复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试验研究生态型护岸已成为国外护岸型式的发展方向。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莱茵河的治理工程中就提出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认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护岸工程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注重河流生态技术。美国新泽西州曾采用生物护岸工程,用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袋装土,形成台阶岸坡并种植植被,实际洪水的考验证实了它的可靠性。加拿大、日本曾采用草芦苇进行生物护坡,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水利专家董哲仁开始从理论上探索“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并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开始一些小规模实验研究,探索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手段。生态型护坡在我国也有运用,如上海市的河道生态绿化护坡将岸坡防护和景观设计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永定河、潮白河等进行了生态护坡示范工程研究;广西漓江进行了生态护坡试验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护坡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深入研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6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