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氨水从辣椒油树脂中纯化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1819.3 | 申请日: | 200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雷超;常志东;刘会洲;安震涛;李燕青;刘吉;李斌;马印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31/24 | 分类号: | C07C231/24;C07C231/12;C07C233/1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柏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水 辣椒油 树脂 纯化 辣椒 化合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特别涉及用氨水从辣椒油树脂中纯化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背景
辣椒碱类化合物(Capsaicinoid)是使辣椒果实产生辣味的物质。目前从天然产物中已经鉴定出15种以上的辣椒碱类(capsaicinoids)化合物,均是香草氨基和E-C8~C13链烯酸或链烷酸结合的产物。其中最主要的是辣椒碱(Capsaicin),二氢辣椒碱(Dihydrocapsaicin)和降二氢辣椒碱(Nordihydrocapsaicin)。
辣椒碱类化合物在医药、军事、农药、涂料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辣椒碱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神经性疼痛。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辣椒碱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脂肪酸循环的作用开发出新型的减肥药。
辣椒碱类化合物的纯化方法一直是困扰辣椒碱生产的关键步骤。其主要方法是:溶剂萃取法、络合萃取法、大孔吸附树脂法、柱层析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法以及这几种方法的耦合。络合萃取法(CN1477098A)采用银离子等重金属作为络合萃取剂,重金属残留对辣椒碱的应用造成隐患。大孔吸附树脂法(CN1392135A)和柱层析法(CN1153771A)均由于层析速度慢,消耗溶剂量大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超临界萃取法(CN1267666A,CN1459231A,CN1587321A)也存在着设备一次性投入高,处理量小等缺点而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所以目前应用更广泛的纯化方法还是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的主要步骤包括碱化、酸沉、有机溶剂萃取和结晶四个步骤。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碱浓度高,强度大,操作危险性高;酸化后生成的碱金属盐难以回收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辣椒油树脂碱液溶解物粘度高,易形成胶冻状,萃取时易形成的顽固的乳化层,不利于后续的纯化步骤。杨得坡、姚宝书等应用分子蒸馏法(CN1392136A,CN200510013075.4)部分解决了乳化的问题,但是加入较多的盐类物质,增加了废液处理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辣椒碱类化合物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氨水从辣椒油树脂中纯化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方法,用以纯化生产高纯度药用辣椒碱类化合物。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纯度大于95%的辣椒碱类化合物晶体,并且该方法完全可以放大,易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用氨水从辣椒油树脂中纯化辣椒碱类化合物晶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高压碱化反应:将辣椒油树脂溶于浓氨水中,于高温下在高压釜内进行反应提取辣椒碱,反应后经过滤得到提取液;其中辣椒油树脂与氨水的质量/体积是1∶5~25,高压釜内的压力是3~15atm,反应温度是50~110℃,反应时间是10~120min。
(2).蒸馏:将步骤(1)的提取液放入蒸馏塔中,在温度为50~80℃条件下蒸馏,至基本无氨气蒸出,蒸出的氨气经冷却回收,重复利用。
(3).酸化:将步骤(2)蒸氨后的提取液酸化,用能够与氨反应形成可溶性盐的酸滴定至pH=3~8。
(4).萃取:将步骤(3)滴定后的中和液用是中和液0.5~2倍体积的有机溶剂I萃取2~5次。回收的有机溶剂I可以重复使用。
(5).分相:将步骤(4)萃取后的中和液静置分相0.5~1小时,或用离心机分相;上层为有机相层,下层为水层。
(6).浓缩结晶:将步骤(5)分出的有机相减压浓缩或蒸馏浓缩至原体积的1/10~1/20,。浓缩液用有机溶剂II在-10~-20℃冷冻析晶,可得到含辣椒碱类化合物95%以上的结晶。
所述的原料辣椒油树脂中的辣椒碱的总碱含量≥5%。
所述的辣椒油树脂为用有机溶剂提取浓缩后的辣椒油树脂。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质量百分浓度为70~95%的乙醇水溶液、丙酮、正己烷、正丁烷或乙酸乙酯。
所述的步骤(1)氨水浓度为质量百分浓度为10%~25%的浓氨水。
所述的可于氨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酸为盐酸、硫酸、磷酸、硝酸、甲酸或醋酸。
所述的有机溶剂I选自正己烷、正丁烷、石油醚、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有机溶剂II选自乙醚、丙酮、乙醇、正己烷、石油醚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1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脚架
- 下一篇:轴承套圈牙口深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