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员保护装置用起动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49243.3 | 申请日: | 200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利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B60R2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保护装置 起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保护乘员不被车辆正面冲撞时的冲击而置备的气袋等的乘员保护装置,以单纯的冲击输入为基础,按照冲撞速度稳定地动作的乘员保护装置用起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有关车辆置备的、在车辆正面冲撞时主要保护乘员的气袋等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的以往的技术,有如下述。
作为以往例之一,该技术是有关用多个充气器使一个气袋展开的方式的气袋装置,是在冲撞的初期阶段,以提供能容易地判断冲撞的激烈程度的方式,与进而以根据冲撞的激烈程度提供容易实现充气器动作的最佳化的动作控制装置为目的,从而,谋求气袋的最佳展开形态的实现,作为其构成,除了配置于车厢内的、平时检测该车厢部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之外,配置对冲撞时最先受到变形的压扁区判断冲撞程度用的、具有开关功能的压扁区传感器,借此判断冲撞的程度,控制所述多个充气器要否动作与动作及动作时刻的动作形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以往例之二,该技术是有关用多个充气器使一个气袋展开的方式的气袋装置,以提供在及早的适当时刻能进行气袋的点火判断,同时在不平整道路和锤击等中也显著降低误动作的可能性的新颖气袋动作控制装置为目的,作为其构成,对一个气袋准备多个充气器,具有设置于车厢内的、平时检测加速度G的第1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设置于车体前部压扁区的、平时检测加速度G’的第2加速度传感器,从加速度信号G,G’超过规定的值G1,G2的时刻起开始运算,根据经时间积分的时间积分值V,V’,进行所述多个充气器要否动作的判断,求出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运算开始后至时间积分值V,V’超过规定的值Vs为止所要的时间t,t’,利用t与t’的时间差Δt的大小,判断上述多个充气器的动作形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作为以往例之三,以提供能在最适当时刻进行乘员保护装置起动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为目的,作为其构成,在包括配置于车辆内的规定位置(车厢内)的、检测施加于该车辆的冲击的地面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根据所述地面传感器的检测值得到的运算值超过规定的阈值时使气袋装置起动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单元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中,具备配置于所述车辆内比所述地面传感器更前方(前部)的、按照冲击的大小以多个电平检测施加于所述车辆的冲击的大小的卫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将上述规定的阈值变更为对应于上述卫星传感器检测的冲击的大小的各电平的阈值的阈值变更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许第3546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929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0-142311号公报
有关气袋等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的以往的技术,其构成如上所述,无论是那种构成中都在车辆前方(前)部的压扁区配置加速度传感器,用来判定冲撞的程度。另外,无论是那种构成中,都在车厢内配置加速度传感器,由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值(冲击水平)用于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
然而,上述车厢内加速度传感器中,对加速度传感器的冲击输入时间晚,另外,由于冲击本身经车辆的各种部件传递,成为复杂的冲击输入。因而,根据这种输入,以检测的加速度值为基础来判定冲撞大小时,关于微妙情况的判定在冲击传递系统的部件变更时,发生对灵敏度设定产生偏差的情况,因此,存在冲撞判定不稳定那样的问题。
另外,在用上述以往例之一或之二等那样的多个充气器使一个气袋展开方式的气袋装置(高级的气袋)中,在以冲撞时的冲击水平为基准,达到在低速冲撞时使气袋为非展开,中速冲撞时使减压展开(第1级点火),高速冲撞时使通常展开(第2级点火)那样的高级气袋的本来的功能时,存在有时本来的功能未必恰当动作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得到以单纯的冲击输入为基础,进行按照冲撞速度的稳定的冲撞判定,谋求气袋等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的稳定化,另外,在高级的气袋中,识别冲撞速度,使低速冲撞时气袋为非展开,中速冲撞时为减压展开,高速冲撞时为通常展开的本来的功能适当地动作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92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将磷酸阳极化铝密封的方法
- 下一篇:适合治疗剂全身性递送的中央气道给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