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实时多媒体会话质量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43080.8 | 申请日: | 2005-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3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A·D·克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凯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J3/14 | 分类号: | H04J3/14;H04L1/16;H04L12/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钱慰民 |
| 地址: | 美国佐***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实时 多媒体 会话 质量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提高网络中经由路由器在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发送的分组流的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第一分组流监视质量,其中所述第一分组流从所述第一端点发送到所述第二端点;
b.创建反馈报告,其中所述反馈报告描述所述第一分组流的质量;
c.将所述反馈报告包括在第二分组流中,其中所述第二分组流从所述第二端点发送到所述第一端点;
d.基于所述反馈报告创建前向报告;
e.将所述前向报告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流中,其中所述第一分组流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从所述第一端点去往所述第二端点的路由发送;以及
f.在所述路由器上基于所述前向报告确定是否应使用一不同路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应使用一不同路由包括预测是否有网络问题位于所述路由器与所述第二端点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a.如果预测在所述路由器与所述第二端点之间存在一网络问题,则使用所述不同路由来发送所述第一分组流中的至少一个分组以避开所述网络问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分组流监视质量是在所述第二端点上执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分组流的监视包括确定至少一个缺陷的级别并创建与所述第一分组流相关联的质量度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反馈报告包括格式化所述质量度量以便于包括在所述反馈报告中,而所述创建前向报告包括格式化来自所述反馈报告的所述质量度量以便于包括在所述前向报告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应使用一不同路由包括将所述前向报告的质量度量与一阈值作比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应使用一不同路由包括将所述前向报告的质量度量与路由器质量度量作比较。
8.一种用于提高网络中在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发送的分组流的质量的系统,包括:
a.对第一分组流监视质量的性能监视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分组流是从所述第一端点发送到所述第二端点;
b.创建反馈报告并将所述反馈报告包括在第二分组流中的反馈报告组件,其中所述反馈报告描述所述第一分组流的质量,且其中所述第二分组流是从所述第二端点发送到所述第一端点;
c.基于所述反馈报告创建前向报告并将所述前向报告包括在所述第一分组流中的前向报告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分组流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从所述第一端点去往所述第二端点的路由发送;以及
d.前向报告分析组件,用于基于所述前向报告确定是否应使用一不同路由。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报告分析组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前向报告预测是否有网络问题位于所述前向报告分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点之间,还包括:
a.重新路由组件,用于在预测在所述前向报告分析组件与所述第二端点之间存在一网络问题时使用所述不同路由来发送所述第一分组流中的至少一个分组以避开所述网络问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监视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端点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监视组件被配置成确定至少一个缺陷的级别,并创建与所述第一分组流相关联的质量度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报告组件被配置成格式化所述质量度量以便于包括在所述反馈报告中,而所述前向报告组件被配置成格式化来自所述反馈报告的所述质量度量以便于包括在所述前向报告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报告分析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前向报告的质量度量与一阈值作比较。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报告分析组件被配置成将所述前向报告的质量度量与路由器质量度量作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凯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尔凯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30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束照射表面改性装置
- 下一篇:内窥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