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疟疾的初始/加强免疫疫苗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34802.3 | 申请日: | 2005-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8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亚·格拉西亚·帕乌;杰普·古德斯米特;约瑟夫·D·科恩;帕特里斯·M·杜波依斯;V·安·斯图尔特;唐纳德·海普纳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鲁塞尔荷兰公司;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股份公司;以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的名义;由陆军部部长代表的美国政府 |
| 主分类号: | A61K39/015 | 分类号: | A61K39/015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晓红 |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疟疾 初始 加强 免疫 疫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采用重组方法产生的 腺病毒载体和纯化蛋白、并与佐剂相结合用于预防恶性疟疾的新的初始/ 加强免疫(prime/boost)疫苗策略。
背景技术
当前,疟疾在全世界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流行的感染疾病之 一。每年,疟疾感染在发展中国家造成大约两百七十万人死亡。疟疾广 泛流行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在于耐药寄生虫和抗杀虫剂的寄生虫载体数 量的增加。其他因素包括环境和气候的改变、国家动荡以及人口流动性 增加。
疟疾是由属于疟原虫属的、由蚊媒传播的血液内原生动物寄生虫引 起的。对人类致病的有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卵形疟原虫(P.ovale)和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其他多种则在动物中引起疾病,例如约氏疟原虫(P. yoelii)和柏格氏鼠疟原虫(P.berghei)。人类感染大多由恶性疟原虫导 致,并且是致死率最高的类型。疟原虫的生命周期由4个不同的阶段组 成。这些阶段中的每一个均能够诱导针对这种寄生虫以及相应出现的阶 段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不过,自然发生的疟疾不能产生抗再 次感染的保护性。
疟疾寄生虫由若干种雌性按蚊传播给人类。被感染的蚊子将来自疟 原虫的子孢子注射到哺乳动物的血流中。子孢子在侵入肝细胞前在循环 中停留几分钟。在这一阶段,寄生虫处于细胞外环境中,可以受到抗体 的攻击,这些抗体主要针对的是环子孢子(circumsporozoite,CS)蛋白, 后者是子孢子表面的主要成分。一旦进入肝脏,寄生虫即可复制并成为 裂殖体。在这一阶段,侵入性寄生虫将进行无性繁殖,在每个感染的细 胞中产生多达20,000个姊妹裂殖子。在寄生虫的这一细胞内阶段,宿主 免疫应答的主要角色是T-淋巴细胞,特别是CD8+T-淋巴细胞(Romero et al.1989)。大约在感染肝脏一周后,数千裂殖子释放至血流中并进入 红细胞(RBC),成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和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靶 位。侵入红细胞后,裂殖子历经若干阶段的复制,转变为滋养体和裂殖 体,它们破裂后产生新一代的裂殖子,继而感染新的RBC。红细胞阶段 与明显的临床疾病相关。少量滋养体可成为雄性或者雌性配子母细胞, 这是寄生虫的有性阶段。当易感的蚊子吞入配子母细胞时,这些配子发 生受精,形成合子,随后转变为动合子,然后转变为卵囊,且最终转变 为子孢子,子孢子迁移至唾液腺以完成周期。
寄生虫进入体内后出现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两个主要方面是 细胞应答和体液应答,细胞应答这一方面涉及参与免疫应答的CD8+和 CD4+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达CD8并能够特异性杀伤 表面表达病原体抗原的感染细胞。CD4+T细胞或T辅助细胞支持CTL 的产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并且还帮助诱导B细胞分裂并产生特异于 抗原的抗体。在体液应答中,特异于具体抗原的B细胞被激活,复制、 分化并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
免疫应答的这两方面均与抗疟疾感染的保护作用相关。当感染性子 孢子移至肝脏并进入肝细胞后,子孢子成为细胞内病原体,极少出现在 感染细胞外。在这一阶段,CD8+T细胞和CD4+T细胞是尤其重要的, 这是由于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产物例如干扰素-γ(IFN-γ),可杀死感染的 宿主肝细胞。在鼠科动物模型中发现,肝脏细胞内的寄生虫的清除依赖 于针对肝脏阶段寄生虫所表达的肽的CD8+T细胞应答(Hoffman and Doolan,2000)。去除CD8+T细胞可消除抗子孢子攻击的不户作用,而 给未经过试验的动物( animals)过继性转移CD8+T细胞则可使之 得到保护。
当疟疾感染达到裂殖子在RBC内复制的红细胞阶段时,裂殖子也 随血流到处循环。由于红细胞不表达用于与T细胞发生同源相互作用 (cognate interaction)的I类或II类MHC分子,因此认为在这一阶段抗体 应答最为重要。总之,如果能够诱导强的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强的体液免 疫应答来对付寄生虫在人体中的各个不同阶段,那么这样的的疟疾疫苗 策略将是最为有益的。
根据如上所述的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可以对当前的开发疟疾疫苗 的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可能的疫苗分为3种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鲁塞尔荷兰公司;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股份公司;以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的名义;由陆军部部长代表的美国政府,未经克鲁塞尔荷兰公司;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股份公司;以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的名义;由陆军部部长代表的美国政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4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