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80027908.0 申请日: 2005-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1094851A 公开(公告)日: 2007-12-26
发明(设计)人: 中井正晃;福井祐子;浅见纯生 申请(专利权)人: 三得利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7D407/14 分类号: C07D407/14;A23F3/00;A23L1/30;A23L2/00;A61K31/353;A61P3/04;A61P3/06;A61P3/10;A61P9/10;A61P9/12;A61P43/00
代理公司: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薛俊英;王维玉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脂肪酶 抑制 活性 新型 化合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提供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来自乌龙茶的新型多酚、其制造方法及含有该化合物的饮食品、医药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日本人生活模式的欧美化,高脂肪饮食的摄取在不断增加。根据平成11年日本国国民营养调查,有报告指出尽管能量摄取量在逐年减少,但脂质能量比超过正常比例25%,中性脂肪值、胆固醇值高的人的比例在60岁以上的人中占5~6成(日本国厚生劳动省平成11年国民营养调查结果概要临床营养2001;98(5):577-588)(日本国厚生労働省平成11年国民栄養調查結果の概要臨床栄養2001;98(5):577-588)。

肥胖是现代社会中最重大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过剩摄取脂肪。并且已知过剩摄取脂肪不仅引起肥胖,而且还诱发起因于肥胖的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作为治疗这种肥胖的药物,在日本国内唯一批准了食欲抑制剂马吲哚(Mazindo1)(注册商标),但报告其有口渴、便秘、胃部不适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临床评价1985;13(2):419-459、临床评价1985;13(2):461-515)。此外,在口本国外,作为肥胖改善药Xenical(注册商标)已在市场销售,该药通过脂肪酶抑制活性具有抑制从肠管吸收脂肪的作用,但仍报告有脂肪便、排便次数增加、软便、下痢、腹痛等副作用,很难说一定安全(The Lancet1998;352:67-172)。

为了预防肥胖,限制饮食从而减少摄取的热量是有效的手段,但必须接受严格的营养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下难于实行。因此,安全且健康地抑制餐后脂肪在体内吸收,从治疗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或增进健康的目的来看,认为是实际的有用的对策。

在这种背景下,安全且证明对人体有效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开发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作为抑制饭后血清中性脂肪值升高的食品材料,通过抑制胰脂肪酶从而抑制脂肪吸收的珠蛋白分解物(J.Nutr.1988;128:56-60,1988、日本临床食粮学会志1999;52(2):71-77、健康·营养食品研究2002;5(3):131-144)(J.Nutr.1988;128:56-60,1988、日本臨床  食糧学会誌1999;52(2):71-77、健康  栄養食品研究2002;5(3):131-144)、具有与三酰基甘油不同的消化吸收特性的二酰基甘油(J.Am.Coll.Nutr.2000;19(6):789-796、Clin.Chim.Acta.2001;11(2):109-117)、从鱼油中精制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已成为日本国特定保健用食品在销售。

另一方面,最近来自植物的脂肪酶抑制活性物质也正在受到关注,特别是关于具有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多酚类,报道了来自植物树皮的单宁(日本国特公昭60-11912),在豆科植物水皂角中含有的单宁类、类黄酮类及其糖苷(日本国特开平8-259557),配合有绿茶中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抑制脂质吸收的食品(日本国特开平3-228664),含有青椒、丛生口蘑、南瓜、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羊栖菜、绿茶、乌龙茶等水提取物的脂肪酶抑制剂(日本国特开平3-219872),黄酮及黄酮醇类(日本国特开平7-61927),羟基安息香酸类(没食子酸)(日本国特开平1-102022),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日本国特开平9-40689),以罗望子的原花青素(Procyanidin)为有效成分的抗肥胖剂(日本国特开平9-291039)等。并且知道葡萄种子提取物的脂肪酶抑制作用(Nutrition vol.19,(10),876-879,2003),来自五层龙属(salacia)植物的多酚的脂肪酶抑制作用和对大白鼠的抗肥胖作用(J.Nutr.,132,1819-1824,2002),乌龙茶提取物对小白鼠的抗肥胖作用(Int.J.Obes.,23 98-105,1999)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27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