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模式识别的受体-配体:脂质复合物的疫苗无效
申请号: | 200480023786.3 | 申请日: | 2004-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S·W·道;J·费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瓦日斯生物治疗股份有限公司;克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 |
主分类号: | A61K38/43 | 分类号: | A61K38/43;A61K38/00;A61K3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征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模式识别 受体 配体 复合物 疫苗 | ||
本发明的合同起源
本发明部分受到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资助的NIH基金 号CA 86224-02的支持。政府对本发明享有一定权利。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3年7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10/621,254的优先 权,该申请全文纳入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发哺乳动物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即,非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以及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二者均用于免疫接种方案)与引发血管生成和纤维生成 的组合物和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使用脂质体-toll样受体的配体复合物引 发哺乳动物免疫应答的组合物和方法。
现有技术描述
对于用水卫生,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感染性疾病是最有效、成本效益好与实 用的疾病预防方法。没有其它用药方案、即使是抗生素对死亡率降低和人口增长具 有这种优异的作用。疫苗接种对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疫苗接种至少在 全球的一部分控制了以下9种主要疾病:天花、白喉、破伤风、黄热病、百日咳、 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效力取决于其引发的概述于下文的保护 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免疫应答是一种识别外来病原体的极其复杂极有价值的自我平衡机制。对外 来病原体的最初应答称为“天然免疫力”,其特征是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中 性白细胞和其它白细胞快速迁移至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位。这些细胞能在短时间内 吞噬、消化、裂解病原体或分泌能裂解病原体的细胞因子。天然免疫应答不是抗原 特异性的通常认为构成了抵御外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直至“适应性免疫应答”产 生。T细胞和B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产生涉及各种机理。 对所有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可能机理的讨论超出本章节的范围;然而,有一些机 理已得到良好描述,包括B细胞识别抗原然后激活分泌抗原特异性抗体以及通过 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而激活T细胞。
B细胞识别涉及抗原与B细胞的表面免疫球蛋白受体结合,所述抗原例如有 细菌细胞壁、细菌毒素或在病毒膜上发现的糖蛋白。与受体的结合将某种信号递送 至B细胞内部。这是本领域通常所称的“第一信号”。在一些情况中,仅需要一种 信号即可激活B细胞。这些能激活B细胞而不依赖T细胞辅助的抗原通常称为T 非依赖性抗原(或胸腺不依赖性抗原)。其它情况需要“第二信号”这通常是由T辅 助细胞与B细胞的结合而提供。当B细胞受某特定抗原的激活需要T细胞辅助时, 该抗原称为T依赖性抗原(或胸腺依赖性抗原)。除了与B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以外, 抗原也可被B细胞内化摄入,然后在B细胞内消化为较小的片段并呈递至B细胞 表面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中。这些肽-MHC II类分子被T辅助细胞所识别,该 T辅助细胞与B细胞结合来提供一些抗原所需的“第二信号”。一旦B细胞被激活, B细胞就开始分泌抵御该抗原的抗体并最终导致该抗原灭活。另一种激活B细胞 的途径是通过与淋巴结和脾脏生发中心内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接触。滤泡树突 状细胞捕捉循环流经淋巴结和脾脏的抗原-抗体(Ag-Ab)复合物并将此复合物呈递 至B细胞而激活它们。
对抗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另一种已清楚鉴定的机理是通过与抗原呈递细胞 (例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结合来激活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强有 力的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具有识别微生物组分的各种受体,例如巨噬细胞的甘 露糖受体和清除受体。这些受体能结合微生物,巨噬细胞吞噬这些微生物并在内体 和溶酶体中将其降解。一些微生物以此种方式直接被破坏。其它微生物被消化成小 肽转移至巨噬细胞表面的MHC II类-肽复合物呈递给T细胞。结合了这些复合物 的T细胞被激活。树突状细胞也是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能呈递肽-MHC I类分子 和肽-MHC II类分子而激活T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瓦日斯生物治疗股份有限公司;克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未经巨瓦日斯生物治疗股份有限公司;克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480023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