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杏仁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25094.4 | 申请日: | 200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89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8 |
发明(设计)人: | 卢健鸣;杨春;高忠东;王保明;丁改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212 | 分类号: | A23L1/212;A23G3/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杏仁 食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仁用杏杏仁生产的大杏仁食品。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大杏仁食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坚果仁类食品,腰果、开心果、松籽和美国大杏仁等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但是杏仁食品还很少见到,其中的美国大杏仁并不是采用真正的杏仁制成的。我国近十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种植仁用杏,近几年已相继挂果,因此仁用杏杏仁的产量逐年增高。然而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关于仁用杏杏仁的生产加工方法,以及相关的大杏仁食品,所以,研究和开发仁用杏杏仁休闲食品,以及它的加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仁用杏杏仁为原料生产的大杏仁食品。
提供该大杏仁食品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大杏仁食品是以仁用杏杏仁为原料,具体是将杏仁放入水中煮沸,停止加热,浸泡10~15min后,移入调料汤中浸泡2~5h,捞出沥水,风干2~5h,再经加热熟化得到。
本发明大杏仁食品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a)以仁用杏杏仁为原料,将杏仁放入水中煮沸后,停止加热,浸泡10~15min;
b)捞出杏仁,移入调料汤中浸泡2~5h;
c)从调料汤中捞出杏仁,沥干水分,并风干2~5h;
d)将风干后杏仁加热熟化,得到大杏仁食品。
其中,用于浸泡入味的调料汤是由下述方法制备获得的:将400~700g香料混合物加入到8~10L水中煮沸30~40min,滤出汤液,再加入8~10L水中煮沸20~30min,滤出汤液,合并两次汤液,加入50~400g食盐、20~100g阿斯巴甜、20~50g单干酯和40~100mL香精混匀制成,上述量的调料汤用于加工10kg杏仁。
香料混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香料中的至少四种混合而成的:
八角60~100 小茴香80~100
肉桂150~200 陈皮100~200
花椒200~250 公丁香20~40
甘草50~80
为便于使煮制的调料汤有充足的香料味、最好是香料混合物捣碎后缝入调料包中使用。
杏仁的加热熟化,既可以在微波炉中进行,也可以在远红外烤炉中进行,微波炉的工作条件为:高火5~20min,中高火5~20min,中低火5~15min。远红外烤炉的工作条件为:70~110℃加热5~40min,90~150℃加热5~40min,70~110℃加热5~40min。
本发明在使用调料汤调味前,采用沸水短时漂烫杏仁,可以增加杏仁细胞间的通透性,促进杏仁对调料的吸收。
杏仁经定时调料汤浸泡、适度风干,使得产品能够很好地入味,而且最终产品口感酥脆,表面不起皮,外观美、口感好。
本发明利用可以灵活控制温度变化的微波和远红外熟化设备,精确设置适当的技术参数,可以满意地达到预期加工效果。
本发明生产的大杏仁食品,表面不起皮,外型美观,同时口味酥脆清香,口感独特,是种风格新颖的新型休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肉桂200g、陈皮160g、小茴香90 g、公丁香30g,捣碎后装袋缝严,放入9L热水中煮沸35min,将调料汤移出,再加入8L水,继续煮沸25min,合并两次调料汤,加入食盐350g,阿斯巴甜30g,杏仁香精油70mL,单干酯25g,充分搅匀,制成调料汤。
称取10kg清洗去杂的大杏仁,入沸水锅漂烫15min,沥干水,移入上述调料汤中浸泡3.5h,沥水,甩干,移入竹筛,常温下风干3h,每小时翻搅一次。
风干后杏仁放入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5min,中高火加热15min,再中低火加热8min,进行微波熟化,然后冷却、包装,得到五香味大杏仁食品。
实施例2:
称取肉桂170g、陈皮200g、八角70g、甘草70g,捣碎后装袋缝严,放入9L热水中煮沸35min,将调料汤移出,再加入8L水,继续煮沸25min,合并两次调料汤,加入食盐50g,阿斯巴甜60g,菠萝香精油60mL,单干酯40g,充分搅匀,制成调料汤。
称取10kg清洗去杂的大杏仁,入沸水锅漂烫15min,沥干水,移入上述调料汤中浸泡3.5h,沥水,甩干,移入竹筛,常温下风干3h,每小时翻搅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5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卤制肉类食品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砂浆外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