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井式无罐离子渗碳多用炉无效
申请号: | 02124558.4 | 申请日: | 200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承仁;由卫玲;王帅;刘学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海德机床厂;刘承仁 |
主分类号: | C23C8/36 | 分类号: | C23C8/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井式无罐 离子 渗碳 多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工件表面强化专用设备,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渗碳是金属表面强化的一种重要工艺手段。据统计,化学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零件中,需经渗碳处理的约占75%。渗碳工艺的发展是经历了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真空渗碳和目前为止的等离子渗碳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一种工艺方法的改变,都经历了新老工艺的交叉应用的生产过程,等离子渗碳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渗碳工艺,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热处理的渗碳设备仍以40年代以来至今的气体渗碳炉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井式渗碳炉就多达3万余台,这种设备其能源消耗之大、生产效率之低,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以大连海事大学刘承仁、杨烈宇教授对等离子渗碳工艺与设备的研制已有30年的历史,先后在国内首次成功的研制出卧式离子渗碳炉、罩式离子渗碳炉,1990年3月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了杨烈宇教授所著的“离子轰击渗扩技术”,使我国采用离子渗碳技术进行产业化翻开了新的一页。其中的卧式离子渗碳炉已由国家列入重点推广项目批量生产,并在渗碳后可实现真空淬火,而罩式离子渗碳炉已按德国的标准生产出世界上最大的渗碳件,材料为20Cr2Ni4A的尼曼螺杆,尺寸为Φ279×2237mm。目前经济效益每年达到100万元。1999年3月18日,经国家专利局的审查,授予了发明专利权,其专利号为ZL95110290.7。但是,这两种离子渗碳炉,各自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卧式离子渗碳炉,由于炉体结构及淬火油量的限制,只能用于小型零件、精密件的生产,到目前为止,这种炉的最大装炉量为300Kg,而罩式离子渗碳炉,虽然其装炉量可达到3吨以上,但其渗碳后的零件需要二次淬火,经二次加热淬火工件表面必然会产生氧化脱碳问题,同时,在连续生产时,这种炉的热损失很大,大部分渗碳件精度是靠最后精加工来完成,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渗碳件其数量占渗碳件总量的90%以上,研究表明,这些零件完全可以经真空等离子渗碳后,直接短时进行或油淬、或水淬、或等温淬火完成,而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设备,其目标就是真空井式无罐离子渗碳多用炉。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①装炉量小,不能大批量生产,②不能处理大件、特大件和细长件的批量生产问题,③受淬火介质的限制的不足,并提供一种装炉量大、无罐、可选择淬火介质、直接淬火、不用变压器及马弗罐、炉温均匀的真空井式无罐离子渗碳多用炉,特提出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所提出的真空井式无罐离子渗碳多用炉,主要包括:高真空层[10]、由硅酸铝纤维层[16]和耐火砖层[12]构成的炉体[15]、由辐射管和电阻丝构成的加热器[14]、由盖体[27]和空气层[18]及硅酸铝纤维层[16]、水冷层[26]构成的炉盖[19]、真空获得系统[6]、离子源控制系统[2]、排气系统[4]、冷却系统[5]、供气系统[7]和供电控制系统[3],其特征在于:在炉体[19]上还设有与炉膛保持小缝隙连通的双层粗真空层[11],在耐火砖层[12]的内侧,还设有阳极筒[13],其耐火砖层[12]与阳极筒[13]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0mm;设在加热器[14]内的电阻丝呈蛇形状,并与辐射管壁之间应保持大于10mm的间隙;在炉盖[19]上,其底部于盖体[27]的下方设有多个隔热屏[44]层结构,在盖体[27]内所设的空气层是双层空气层[18];设在炉盖[19]上的排气管[23]在通过双层空气层[18]段处,在其此段排气管的侧壁上开有出气小孔[42],该出气小孔与各层空气层中的空气相连通,在排气管的上端出口处,还设有堵塞[24],当排气之后,用堵塞将其出口封闭;设在炉盖[19]上的混合进气管[21],在通过硅酸铝纤维层[16]段设计成蛇形状或散热片状,并在混合进气管的上端安装有气体混合器[22];在炉盖[19]上还设计有由电接点压力表[70]和安全放气阀[69]相连通而构成的安全阀[25];在炉盖[19]观察孔[17]的上方安装有其内设计有可转动的隔热屏总成[87]的观察窗体[20];炉体的高真空层[10]的真空嘴[30]通过手阀[31]控制与抽真空管[30]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海德机床厂;刘承仁,未经烟台海德机床厂;刘承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24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位置信息的布线基板
- 下一篇:铝基混合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