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起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03554.7 | 申请日: | 200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70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友和;黑木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起动用动力赋予曲轴的发动机的起动装置的改良。
现有技术
以往,例如日本专利公报实开昭57-145731号所公开的技术其结构是,齿圈设置在固定于曲轴的一端的飞轮的外周,使其构成用曲轴驱动的发电机的一部分,用与发电机不同的起动用电动机驱动与该齿圈相啮合的小齿轮旋转,来自曲轴的动力从固定在曲轴的另一端的齿轮输出。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与传动系分开设置发动机的起动系,仅这一部分,发动机的体积大、重量大就不可避免。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的发动机的起动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将起动用动力赋予曲轴的发动机的起动装置,其特征是:碗状的旋转件构成将来自曲轴的动力传递给被驱动件的传动系的一部分,该旋转件同轴地固定在曲轴上,该旋转件的内周固定有若干磁铁,与上述磁铁共同作用、能将旋转动力赋予旋转件的线圈固定配置在上述旋转件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构成传动系的一部分的旋转件内收纳有用于将起动用动力赋予曲轴的起动系,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其特征是:在上述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结构基础上,将上述磁铁、上述旋转件和上述线圈作为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旋转电机,其结构能在作为能将起动用动力赋予曲轴的起动用电动机发挥作用的状态和作为随着曲轴的旋转而发电的发电机发挥作用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这样的结构,包含用曲轴驱动的发电机,能使发动机更进一步小型化和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带脚蹬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视图。
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
发明的实施形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图1~图6所示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带脚蹬的摩托车时的一实施例,图1是带脚蹬的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6-6线的剖视图。
首先,在图1中,带脚蹬的摩托车的车架11,具备:在前端设有头管12、向后下方倾斜的主车架13;从主车架13的后部向上方延伸的车座立柱14。
在头管12上支承有可控制方向的前叉15,在该前叉15的下端支承有前轮WF,在前叉15的上端设有杆状的转向车把16。
在车座立柱14上,从上方插入有支承管18,在该支承管18的上端具有用于驾驶员乘坐的鞍状的车座17,该支承管18能调节上下位置,固定在车座立柱14上。
能将由于在车座17上的骑手踏下左、右一对脚蹬30…而产生的踏力传递到后轮WR,另外,还能传递搭载在车架11上的发动机31的输出。
同时参照图2~图5,发动机31是侧置阀式的4冲程发动机,该发动机31的发动机本体33由以下部分构成:缸体34;在缸体34的下部连接的发动机机体35;在缸体34的上部连接的缸盖36。
缸体34一体地具有设有气缸内腔37的气缸部34a,发动机本体33将配置在车座立柱14的后方的上述气缸部34a刚性地固定在车架11上,使其在车座立柱14和后轮WF之间向后上方倾斜,且顺着车座立柱14。
发动机机体35,具备:相互间形成曲轴室26、且相互连接的第1和第2机体部件38、39;前端连接在第1机体部件38的后部、延伸到后轮WR的左侧的第3机体部件40;前端连接在第2机体部件39的后部、延伸到后轮WR的右侧的第4机体部件41;前端连接在第1机体部件38的前部、延伸到后轮WR的左侧,同时还连接在第3机体部件40上的第5机体部件42;前端连接在第2机体部件39的前部、延伸到后轮WR的右侧,同时还连接在第4机体部件41上的第6机体部件43。
第5机体部件42,是象是从外侧覆盖第1和第3机体部件38、40一样制成的部件,在第1和第3机体部件38、40与第5机体部件42之间形成有配置在曲轴室26的左侧的第1工作腔27。另外,第6机体部件43,是象是从外侧覆盖第2和第4机体部件39、41一样制成的部件,在第2和第4机体部件39、41与第6机体部件43之间形成有配置在曲轴室26的右侧的第2工作腔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5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螺旋运动的螺旋件上的横向供油孔
- 下一篇:纺纱机的驱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