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球杆无效
申请号: | 01803543.4 | 申请日: | 200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元孝;茶园清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津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C22C3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宏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由规定合成材料制成的杆头部的高尔夫球杆。
技术背景
一直以来,不锈钢制的杆头部一般采用奥氏体18Cr-8Ni(JIS符号表示为SUS304)、铁素体17Cr不锈钢(以JIS符号表示为SUS430)、析出硬化体17Cr-4Ni(以JIS符号表示为SUS630)等,机械构造用碳钢,使用S25C。
在实开平2-143969号记载了这样一种提案,即:在杆头部的击球面,通过注入离子或混入离子束,注入氮。
特开平6-269520号公布了这样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即:将深冷处理硬化型不锈钢锻造加工成杆头形状,再将该成形杆头在氮气中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再进行深冷处理。
特开平11-206930号公布了这样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的制造方法,即:用奥氏体材料制成杆头,将该成形的杆头在真空中、在1050度-1070度温度下进行2小时的固溶处理,然后再在氮气中进行冷却。
要想制造廉价的杆头部,最好使用SUS304。但是,由于SUS304强度低,所以如果击球面部不够厚,则强度也不足。因此,难以制成很薄的大型杆头。
为使面部及杆头部做成薄壁,采用在制成杆头部后,可通过热处理进行析出硬化来提高强度的SUS630。
但是,由于SUS630强度过高,所以接触恶化。并且,如果用这种材料制造普通尺寸的颈部,则强度过高,无法简单弯曲,无法调整杆头根部在地上与球杆构成的角度。此外,由于SUS630为析出硬化型,所以必须通过热处理提高强度,这样就增加了热处理费用。
SUS430、431的强度虽居SUS304与SUS630之间,但由于在不锈钢中,其耐腐蚀性不好,所以杆头部会出现一些锈迹,并且也难以调整杆头根部在地上与球杆的角度。
由于S25C强度不足,所以难以制成薄壁的大型杆头。并且,由于耐腐蚀性差,所以必须在杆头表面进行电镀处理。
实开平2-143969号中,由于通过在击球面注入离子或混合离子束来注入氮,所以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仅击球面硬化。因此,击球面强度变高而杆头内部强度仍较低。如果制作薄壁的大型杆头的话,就存在着强度不足的问题。
特开平6-269520号中,由于杆头表面软化,所以击打感很好,但由于杆头内部强度过高,所以难以调整颈部的角度。并且由于进行深冷处理,所以增加了成本。
特开平11-206930号中,由于氮仅进入杆头表面附近,所以杆头表面强度增加,而杆头内部强度仍然很低。因此,如果要制作薄壁的大型杆头,则存在着强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高尔夫球杆设有易于调整颈部角度、可制作薄壁大型的杆头且耐腐蚀性良好的杆头部的高尔夫球杆。
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具有杆头部,该杆头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整体含氮量0.1重量%-0.3重量%的不锈钢制成。
在制作普通颈径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申请人等对易于调整颈部的角度、可使杆头部薄壁大型化且耐腐蚀性良好的杆头的坯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发现,在锻造及铸造前的坯料阶段,通过在不锈钢中混入氮,可根据含氮量来改变坯料的强度,从而得到可满足上述特性的杆头部的坯料。具体来说,如果不锈钢整体含氮量在0.1重量%-0.3重量%,如表1所示,0.2%耐力达到350Mpa-470Mpa,拉伸强度达到630Mpa-800Mpa,断裂延伸率达到40%-50%,颈部使用此种材料,即使在普通的颈径情况下,也易于调整颈部的角度,并成为可使杆头薄壁大型化的强度。并且,通过将不锈钢用作为杆头,也可确保耐腐蚀性。
上述不锈钢最好由下述成分构成:碳0重量%(最好在0.001重量%以上)-0.08重量%、硅0重量%(最好在0.001重量%以上)-1.00重量%、锰0重量%(最好在0.001重量%以上)-2.5重量%、磷0重量%(最好在0.001重量%以上)-0.045重量%、硫磺0重量%(最好在0.001重量%以上)-0.03重量%、铌0重量%(最好在0.001重量%以上)-0.15重量%、铬18%-20重量%、镍7重量%-10.5重量%,剩余部分由铁以及一些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津浓株式会社,未经美津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3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发剂
- 下一篇: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