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速齿轮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67491.5 | 申请日: | 200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535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生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 齿轮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速齿轮箱结构,尤其指一种使减速齿轮组利用轴承枢设于一定位板上,而该定位板利用精密加工设备加工而成,故其加工精密度高,在组装时其成品合格率能提高,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产生。此外,本实用新型仅需由一定位板即可安装减速齿轮组,可大幅改善公知技术需使用多片基板叠置而成的缺点。
背景技术
一般在马达上会安装有减速齿轮组,以提供精确的转速及动力,请参照图1,公知的马达减速箱7由一马达71、一减速机构72及一壳罩73组成,其中,马达71的驱动轴711可穿置于减速机构72内,并可带动减速机构72的传动轴721,且可以壳罩73将减速机构72套设于马达71上,该减速机构72使减速齿轮组的数个齿轮725利用轴承722枢设于一基板723上,该基板723由数片的片体相互堆栈组成,各片体在对应齿轮组各轴承722处分别冲压形成有对应的容置孔(图中未示),以安装轴承722,且基板723邻近周缘处形成有若干通孔724,以利用若干螺钉74将减速机构72固定于壳罩73内,壳罩73再固定于马达71上。公知技术在运用上有下列的缺点:
(1)公知技术的基板723是由数片片体组合而成,但此种设计方式不仅提高制造成本,同时在制造或组装时也困难。
(2)公知技术的基板723因以冲压方式冲出供轴承722容设的容置孔,然而以冲压方式形成的孔精确度较低,会造成枢接在轴承722上的数个相啮合的齿轮725及传动轴721无法啮合组装在一起,而影响其齿轮725转动的顺畅。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产生的缺点,本设计人以从事该行业多年的经验,并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积极研究改良,使本实用新型“减速齿轮箱结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齿轮箱结构,其是使该减速机构的定位板利用精密加工设备加工而成,故其加工精密度高,在组装时其成品合格率能提高,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齿轮箱结构,其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构仅需由一定位板即可安装减速齿轮组,可大幅改善公知技术需使用多片基板叠置而成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减速齿轮箱是由一马达、一由马达带动的减速机构、以及一将减速机构固定于马达上的壳体组成,该减速机构使减速齿轮组利用轴承枢设于一定位板上,该定位板由精密加工设备(如CNC设备)加工而成,在定位板上加工有复数个容置孔,在该等容置孔中分别安装有轴承,使减速齿轮组的复数个齿轮分别枢接在该等轴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该定位板的周边设有数个位置不等距的固定孔,而壳体在相对应位置处则设有相配合的定位柱,在定位柱内设有定位螺孔,由于该等通孔的位置是不等距的,形成一防错设计,在组装上能安装正确,且提高组装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速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减速齿轮箱
101:螺栓组件 102:螺母
1:马达 11:线圈组
12:驱动轴 13、26、31:通孔
14:盖板 141:外螺纹
15:内螺纹 2:减速机构
21:轴承 22:定位板
23:传动齿轮 24:从动齿轮
25:容置孔 27:固定孔
28:螺栓 3:壳体
32:定位柱 33:定位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减速齿轮箱结构,请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马达减速齿轮箱10,其由一马达1、一马达1带动的减速机构2、以及一将减速机构2固设于马达1上的壳体3组成,其中马达1内安装有线圈组11,以及从线圈组11处凸设一驱动轴12,在马达1的周边分别设有通孔13,而壳体3在相对应处也设有相配合的通孔31,由螺栓组件101及螺母102使马达1与壳体3锁固在一起。
在马达1顶缘内孔覆设有一盖板14,盖板14周缘形成有外螺纹141,马达1内孔上缘形成有一相配合的内螺纹15,使盖板14固定于马达1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74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伞骨枢接件的构造改良
- 下一篇:高效前置式双向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