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式行星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7113.5 | 申请日: | 200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03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才朝;王勇勤;秦大同;谢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荣清 |
地址: | 400044***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机械设备上既可专用又可通用的齿轮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双曲柄双齿环少齿差行星减速器”(ZL91230087.6)的基本结构简图,该减速器包括箱体、端盖,箱体上装了两根互相平行且各具有两个偏心套的高速轴,动力通过其中任一轴或两轴同时传输,两个传动内齿轮通过偏心套上的轴承装在高速轴上,外齿轮的轴为低速轴,其轴线与高速轴的轴线平行,低速轴通过轴承支承在箱体上,两个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啮合瞬时相位差呈180°。当动力通过其中一根轴输入时,通过安装在高速轴上的一对小齿轮与空套在低速轴上的大齿轮啮合来实现双轴同时输入来克服死点。以此类似,”双曲柄单齿环少齿差行星减速器”(ZL89213292.2)是靠一个传动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通过安装在高速轴上的一对小齿轮与空套在低速轴上的大齿轮啮合来实现双轴同时输入来克服死点。采用一套过桥齿轮实现双轴输入来克服死点,导致该类减速器成本高,安装不方便,过桥大齿轮空套在低速轴上,存在运动不确定,导致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产生振动、冲击和噪声;同时高速轴是在轴上加偏心套方式来实现,轴和偏心套之间用键来连接,在运转过程中偏心套存在微动磨损,引起行星轴承发热、烧伤及偏心套与轴之间配合间隙增大,从而影响整个减速器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环式行星传动装置,该装置不仅承载能力大、过载能力强、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而且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振动、冲击和噪声,克服微动磨损,制造安装方便,使该装置的性能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去掉现有装置中的过桥齿轮,在该装置内装有克服死点的机构,并使该机构的安装位置与传动装置内的传动机构运动到死点位置不同相位;去掉现有装置中的传动内齿板所对应的输入轴上的偏心套,在位于箱体内的每一输入轴上作成互为相反的偏心轴颈,在相互平行的同向偏心轴颈的轴承上装有内齿板,通过改变输入和输出位置可组成派生系列装置。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传递运动和动力:动力从一个或多个输入轴输入,带动传动内齿板与外齿轮啮合,通过与外齿轮固定的输出轴输出,当传动装置内的传动机构运动到死点位置时,由克服死点的机构带动以克服死点。
本实用新型不仅承载能力大、过载能力强、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而且克服死点的机构成本低,同时降低了振动、冲击和噪声,克服了现有装置中输入轴与装在输入轴上的偏心套之间的微动磨损,制造安装更方便,传动装置的性能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双曲柄双齿环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环式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环式行星传动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在图1至图4中:
1.箱体;2.端盖;3.输入轴;4.输出轴;5.输出轴端盖;6.外齿轮;7.传动内齿板;8.行星轴承;9.间隔环;10.输入轴支承轴承;11.输出轴支承轴承;12.偏心套;13.键;14.过桥小齿轮;15.过桥大齿轮;16.环板;17.均载环;18.曲轴支承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2是采用多相并列双曲柄机构克服死点。两块传动内齿板[7]分别安装在两根输入轴[3]的同向偏心轴颈的轴承[8]上,每根输入轴上的两个偏心轴颈反向,使两块传动内齿板[7]在输入轴上互成180°的相位,两块传动内齿板[7]与装在输出轴[4]上的外齿轮[6]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两根输入轴[3]和输出轴[4]分别通过轴承[10]、[11]支承在箱体[1]上。克服死点的机构包括偏心套[12]及环板[16],两偏心套[12]通过键[13]分别固定在传动内齿板[7]同侧对应的输入轴[3]上,一块环板或多块环板[16]空套在输出轴[4]上,环板[16]通过轴承安装在偏心套[12]上,并与传动内齿板[7]平行。环板的安装相位为除与输入轴的偏心轴颈成0°、180°和360°以外的其他任意角度。动力从一根或两根输入轴[3]输入,带动传动内齿板[7]与输出轴[4]上的外齿轮[6]啮合输出。当两传动内齿板[7]运动到死点位置时,由未处于死点位置的环板[16]带动以克服死点,实现连续传递运动和动力。
实施例二:
图3、图4是采用多曲柄机构克服死点。箱体内的两块传动内齿板[7]通过轴承[8]分别安装在三根呈三角形分布或三根以上呈多边形分布的高速偏心轴颈[3]上,每根高速轴上的两个偏心轴颈的相位互成180°,三根或三根以上的高速轴上的偏心轴颈对应同向。两块传动内齿板[7]与装在输出轴[4]上的外齿轮[6]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三根或三根以上的高速轴[3]、[18]和输出轴[4]通过轴承[10]、[11]支承在箱体[1]上。动力从一个或多个高速轴输入,带动两传动内齿板[7]与外齿轮[6]啮合输出。当其中一双曲柄机构运动到死点位置时,由另外的高速曲柄支承轴[18]带动以克服死点,实现连续传递运动和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7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