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轮、四轮摩托车上使用的专用后桥无效
| 申请号: | 01244392.1 | 申请日: | 200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2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吉秋;张海波;朱双波;王忠祥;李文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绿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7/34 | 分类号: | B60K17/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轮 摩托 车上 使用 专用 后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轮、四轮摩托车上使用的专用后桥,尤其是动力装置与传动装置均设置在后桥上的有动力后桥,属于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领域。
目前,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四轮沙滩摩托车的后桥都是无动力的,带差速器或倒挡结构,这种型式的后桥需要由固定在车架上的发动机通过链条或传动轴传递动力,驱动车辆行驶。其缺点是结构复杂、发动机挤占车体空间,动力传输距离过长,传动效率低,装配工艺复杂,成本高。同时,很多技术人员将“动力装置与后桥分开布置”已作为一种固有模式,这一传统观念也束缚了该技术的广泛发展。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突破上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其固有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动力装置直接与后桥固定在一体的三轮、四轮摩托车上使用的专用后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三轮、四轮摩托车上使用的专用后桥,其差速器置于后桥的壳体内,动力装置经传动机构驱动与差速器联接的并用来安装和驱动左、右后轮的左、右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直接固定在后桥上;动力装置通过设置在后桥上的并与后桥一体的传动机构向差速器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内的驱动轴、固定在驱动轴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固定在差速器上的从动齿轮。所述的动力装置为具有倒挡结构的发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内的驱动轴,在驱动轴上通过花键联接设置有带拨叉槽的游轮,该游轮在与拨叉槽相对应的拨叉机构作用下可以在驱动轴上轴向移动;从动齿轮固定在差速器上;在驱动轴与差速器之间设有固定在惰轮轴之上的惰齿轮、倒档齿轮;惰齿轮与从动齿轮为常啮合状态,游轮通过变挡机构实现与从动齿轮或倒档齿轮之间的单独啮合。所述的动力装置为具有变挡结构的发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内的驱动轴,在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倒档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在差速器上;在驱动轴与差速器之间又设置了一级惰轮轴、二级惰轮轴;在一级惰轮轴上设有一级惰齿轮,在二级惰轮轴上设有与从动齿轮常啮合的主动齿轮、带有拨叉槽的游轮及倒挡从动齿轮,该游轮可以在二级惰轮轴上轴向移动,在游轮靠近倒挡从动齿轮的一侧面设有挡销,该挡销与倒挡从动齿轮侧面的销孔相对应;I挡驱动齿轮与I挡惰齿轮为常啮合状态,倒挡驱动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也为常啮合状态,且倒挡从动齿轮可在二级惰轮轴上滑转,游轮在变挡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分别实现与I挡惰齿轮的啮合或与倒挡从动齿轮的接合。所述的动力装置为具有皮带传动的发动机。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为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内的驱动轴,在驱动轴上依次设有II挡驱动齿轮、I挡驱动齿轮、倒挡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在差速器上;在驱动轴与差速器之间设有一级惰轮轴、二级惰轮轴;在一级惰轮轴上依次设有II挡惰齿轮、I挡惰齿轮;在二级惰轮轴上依次设有主动齿轮、II挡过渡齿轮、带拨叉槽的游轮及倒挡从动齿轮;其中,II挡驱动齿轮与II挡惰齿轮之间,II挡惰齿轮与II挡过渡齿轮之间、I挡驱动齿轮与I挡惰齿轮之间、倒挡驱动齿轮与倒挡从动齿轮之间以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均为常啮合状态;II挡过渡齿轮、倒挡从动齿轮均可以在相应的惰轮轴上滑转;游轮两侧面均设有挡销并与II挡过渡齿轮、倒挡从动齿轮相应侧面上的销孔相对应;该游轮在变挡机构的作用下,可以轴向移动,并分别实现与I挡惰齿轮的啮合、与II挡过渡齿轮或倒挡从动齿轮之间的接合。所述的动力装置为具有皮带传动的发动机。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均为锥齿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1、整车设计可以更为紧凑,节省车体内部空间;
2、省去了老式结构中的链条、链轮或换向装置、传动轴,后桥内结构可以有多种选项,降低了整车成本;
3、动力后桥是原“发动机+传动机构+后桥”的一个集成,使用动力后桥后,整车装配工艺大大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4、减少了许多中间传动环节,提高了传动效率,降低了整车重量,有效地降低了车辆道路油耗。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的展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绿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绿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