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轮、四轮摩托车上使用的专用后桥无效
| 申请号: | 01244392.1 | 申请日: | 200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492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吉秋;张海波;朱双波;王忠祥;李文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绿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7/34 | 分类号: | B60K17/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轮 摩托 车上 使用 专用 后桥 | ||
1、一种三轮、四轮摩托车上使用的专用后桥,其差速器(4)置于后桥的壳体(8)内,动力装置经传动机构驱动与差速器(4)联接的并用来安装和驱动左、右后轮的左、右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3)直接固定在后桥上;动力装置(13)通过设置在后桥上的并与后桥一体的传动机构向差速器(4)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13)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8)内的驱动轴(2)、固定在驱动轴的驱动齿轮(1)、与驱动齿轮(1)啮合并固定在差速器(4)上的从动齿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3)为具有倒挡结构的发动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13)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8)内的驱动轴(2),在驱动轴(2)上通过花键联接设置有带拨叉槽的游轮(33),该游轮(33)在与拨叉槽相对应的变挡机构作用下可以在驱动轴(2)上轴向移动;从动齿轮(7)固定在差速器(4)上;在驱动轴(2)与差速器(4)之间设有固定在惰轮轴(30)之上的惰齿轮(6)、倒档齿轮(34);惰齿轮(6)与从动齿轮(7)为常啮合状态,游轮通过变挡机构实现与从动齿轮(7)或倒档齿轮(34)之间的单独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3)为具有变挡结构的发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13)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8)内的驱动轴(2),在驱动轴上设有驱动齿轮(21)、倒档驱动齿轮(20);从动齿轮(7)固定在差速器(4)上;在驱动轴(2)与差速器(4)之间又设置了一级惰轮轴(35)、二级惰轮轴(17);在一级惰轮轴(35)上设有一级惰齿轮(36),在二级惰轮轴(17)上设有与从动齿轮(7)常啮合的主动齿轮(37)、带有拨叉槽的游轮(33)及倒挡从动齿轮(18),该游轮(33)可以在二级惰轮轴(17)上轴向移动,在游轮靠近倒挡从动齿轮(18)的一侧面设有挡销,该挡销与倒挡从动齿轮侧面的销孔相对应;I挡驱动齿轮(21)与I挡惰齿轮(36)为常啮合状态,倒挡驱动齿轮(20)与倒挡从动齿轮(18)也为常啮合状态,且倒挡从动齿轮(18)可在二级惰轮轴(17)上滑转,游轮(33)在变挡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分别实现与I挡惰齿轮(36)的啮合或与倒挡从动齿轮(18)的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力装置(13)联接,另一端置于后桥壳体(8)内的驱动轴(2),在驱动轴(2)上依次设有II挡驱动齿轮(23)、I挡驱动齿轮(21)、倒挡驱动齿轮(20);从动齿轮(7)固定在差速器(4)上;在驱动轴(2)与差速器(4)之间设有一级惰轮轴(35)、二级惰轮轴(17);在一级惰轮轴(35)上依次设有II挡惰齿轮(24)、I挡惰齿轮(36);在二级惰轮轴(17)上依次设有主动齿轮(37)、II挡过渡齿轮(29)、带拨叉槽的游轮(33)及倒挡从动齿轮(18);其中,II挡驱动齿轮(23)与II挡惰齿轮(24)之间,II挡惰齿轮(24)与II挡过渡齿轮(29)之间、I挡驱动齿轮(21)与I挡惰齿轮(36)之间、倒挡驱动齿轮(20)与倒挡从动齿轮(18)之闸以及主动齿轮(37)与从动齿轮(7)之间均为常啮合状态;II挡过渡齿轮(29)、倒挡从动齿轮(18)均可以在相应的惰轮轴(17)上滑转;游轮(33)两侧面均设有挡销并与II挡过渡齿轮(29)、倒挡从动齿轮(18)相应侧面上的销孔相对应;该游轮(33)在变挡机构的作用下,可以轴向移动,并分别实现与I挡惰齿轮(36)的啮合、与II挡过渡齿轮(29)或倒挡从动齿轮(18)之间的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3)为具有皮带传动的发动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专用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齿轮(37)与从动齿轮(7)均为锥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绿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绿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43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