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尘口罩带体结合拉引机构及自动包装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01203734.6 | 申请日: | 200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徜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徜云 |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炳仁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口罩 结合 机构 自动 包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口罩带体结合拉引机构及自动包装结构。
一般防尘口罩的制造是先以多层布料制成口罩的本体1,如图1所示的构造,具有皱折部11及内罩于一侧的定位条12,然后利用一组熔合机构在两端结合带体13作为捆绑之用。通常是以半自动的制造方式,配合人工将防尘口罩本体1送至熔合机构处熔接两端的带体13,而后再以人工计数一定数量将成品直接叠放,置入包装盒内而封装完成。此方式除了制造效率低之外,由于放置于包装盒内的口罩是各本体1直接叠合,而全部的带体13也相互缠绕在一起,当使用者要取用时,其拿出上方的口罩时,必须将连接该口罩的带体从相互缠绕的带体间拉出,甚为麻烦不便,有时候甚至会造成全部带体被拉出,而全部的口罩也随之零乱而散落,因此,该包装方式非常不利于使用者拿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口罩带体结合拉引机构及自动包装结构,使其可将完成品一一包装于盒内,以方便使用者拿取。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结合拉引机构是,在机台上设有熔接机构,将口罩本体与带体相溶接,在机台上设有拉引机构,该拉引机构位于机台的内侧,该拉引机构包括有位于机台外侧平行的可转动的链条,该链条上相隔一固定距离设有夹制器,夹制器的夹制端伸设于机台的内侧,该夹制器外侧面设有两组控制凸柱,而在传动链条的上下位置各设有固定于机台上的斜板,夹制器随着传动链条移动;输送带将口罩本体送至溶接机构,与带体相熔接,此带体的前端受两组夹制器所夹合,而可为其所连动向前输送,当行经斜板位置时,其控制凸柱会被斜板所推制转动,而得以控制夹制器的开口打开或关闭;夹制器的开口内缘侧设有一裁刀,因此当夹制器移动至上层位置时,接触到上斜板,因控制凸柱的旋动可使夹制器的开口闭合,与此同时,外侧裁刀即切断前方带体,而夹制器夹住后方带体连同口罩本体继续向前输出,当此夹制器移动至下层斜板时,经由碰触控制凸柱的反向转动,使夹制器打开,而放开对带体的夹制,此时,另一组夹制器也恰可完成切断及夹合后一口罩的带体的动作,继续下一循环的输送,达到完全自动拉引及裁切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包装结构是机台下方设有基座,该基座设于下侧的气压缸的气缸轴上,基座的正上方设有折叠槽,折叠槽的侧方设有数根连动支撑杆从侧方伸入,可穿入基座上的凹槽,折叠槽的另一侧方设有两侧压板,可向折叠槽内穿入,折叠槽侧上方设有二并列的定位杆与支撑杆呈交错状态;折叠槽的上方设有贮放槽,并由旋转轴控制转动180°,使另一空的贮放槽及另一组定位杆移至折叠槽的上方;包装盒置放外端位于贮放槽的下侧,前述经裁切完成的已溶接二带体的口罩本体,恰可落于自动包装结构的基座上,经进行自动包装的程序,口罩本体可藉由气压缸向上顶起,而带体于两侧向下垂悬,当基座伸入折叠槽内部后,位于一侧的数根连动支撑杆从侧方伸入,穿入基座上的凹槽,而位于口罩本体的下部,在基座下移回复其位置时,可支撑口罩本体,并再将其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使口罩本体位于两侧压板的稍上方,当二压板向折叠槽穿入时,将原来呈垂悬状的各带体形成规则的来回折叠状态,与此同时,位于另侧的二并列定位杆从下方伸入,当二压板向外恢复原状时,向上移动,即可定位住已经规则折叠完成的带体与口罩本体,由于二并列定位杆与各连动支撑杆呈交错状态,所以,在其上移过程中,乃能将已经折叠完成的口罩向上移动,使支撑杆得以缩收下移,以进行下一行程的动作。当累积一定数量,此为可设定,定位杆可将折叠完成的口罩向上移动,置入贮放槽中,并由旋转轴控制转动180°,使另一空的贮放槽及另一组定位杆移至折叠槽的上方,进行收折的程序,当缩回定位杆后,该设定数量已折叠完成的口罩即可一次的落入包装盒内,由于其放置方式是每一个口罩为独立的状态,即其排列为上层口罩的带体完美地折叠位于下层口罩本体的上部,因此使用时可以非常轻松的拿出上部的口罩,完全不会影响到下层口罩的放置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防尘口罩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结构的动作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结构的动作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结构的动作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结构的动作图四。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包装结构的动作图五。
图11为图6所示的剖视图。
图12为图7所示的剖视图。
图13为图8所示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徜云,未经林徜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03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进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电动车调速转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