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40273.3 | 申请日: | 200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348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冯学赞;安忠民;王静;焦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05002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组培苗 分化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的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马铃薯组培分化苗的工厂化快速繁殖。
背景技术
马铃薯脱除病毒后可以有效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脱毒种薯越来越受广大马铃薯栽培者的欢迎。但是由于马铃薯脱毒原原种薯必须通过组织培养方法才能得到,而组织培养技术要求较高的投入,所以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成本过高。这就造成栽培者无法承受过高的种薯价格或原原种薯生产者由于利润过低无法维持生产,造成原原种薯在我国大范围应用困难或应用的原原种薯质量低劣,这是我国脱毒马铃薯生产应用中的一大难题。
常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方法是通过茎尖培养获得脱毒组培苗,然后接种在装于玻璃容器中用于提供营养及起支撑作用的培养基上,容器密封后在人为的环境中通过多次多代分化培养繁殖培养多株无病毒具有相同遗传特性的完整植株,扦插后用于微型薯生产。培养过程分为脱毒初培养和分化培养和管外扦插及微型薯培养四个阶段。常规培养的分化培养是剪取已脱毒的马铃薯组培苗茎尖或茎段,茎段长0.5-1cm带1-2个芽,接种在装于培养容器中的培养基,每个容器内接种10-15个茎段,置于培养基中进行多次多代培养,即培养20天左右待长到5-10后继续重复进行上述培养。常规分化苗培养方法中培养基占培养成本的40%左右,而且培养物易污染,单位面积出苗率低,组培苗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脱毒马铃薯组培苗生产成本的无基质与常规基质交替多次多代培养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包括将分化苗交替置于无基质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质培养条件下多次多代分化培养。
所述的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中所述的无基质培养条件包括将分化苗置于含有水份的容器内,放入温度为25±2℃,光照2000-3000Lux,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的环境中培养,经过18-20天的培养,完成一代分化,转入培养基质培养。
所述的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还包括将培养2代以上的脱毒马铃薯组培分化苗剪成长1-1.5cm,带1-3个芽的茎段,经过在含有1.5倍的培养基、5%蔗糖和5ppmIAA、PH5.8的处理液中浸泡2个小时后,放入容器中,每瓶内放20-30个茎段,容器内铺滤纸,经高压高温消毒,接种前向滤纸上滴几滴消毒的蒸馏水,使滤纸完全润湿;接种后用消毒的塑料膜封口,放入温度为25±2℃,光照2000-3000Lux,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的环境中培养,培养20天左右后待苗高5-10cm时转入培养基质中继续进行分化培养,长到5-10cm左右时再进行无基质培养。
所述的马铃薯组培苗分化培养方法中所述的培养基质的组成包括:大量元素:NH4NO3 1650mg/l、KNO3 1900mg/l、CaCl2·4H2O 440mg/l、MgSO4·7H2O 370mg/l、KH2PO4 170mg/l其中一种或几种;微量元素:KI 0.83mg/l、H3BO3 6.2mg/l、MnSO4·4H2O 22.3mg/l、ZnSO4·4H2O 8.6mg/l、Na2MoO4·2H2O 0.25mg/l、CuSO4·5H2O 0.025mg/l、CoCl2·6H2O 0.025mg/l、FeSO4·7H2O 37.3mg/l、其中一种或几种;络合剂:Na2·EDTA·2H2O 27.8mg/l;有机成分:肌醇100mg/l、烟酸0.5mg/l、盐酸吡哆醇0.5mg/l、盐酸硫胺素0.1mg/l、甘氨酸2mg/l其中一种或几种;糖30g/l;琼脂4.8g/L,水余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40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