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126365.2 | 申请日: | 200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40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杭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F23G5/0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兰英 |
| 地址: | 200020 上海市建国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干馏 气化 垃圾处理 装置 中的 废液 处理 | ||
1.一种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它包括:
一具有一壳体(11)和一在壳体(11)内的炉腔(12)的燃烧炉(1),该燃烧炉(1)的壳体(11)有一在顶部的出口(15)、在侧壁上部中的导入一输液管(41)的小孔(13)和在下部的一输入口(14);
一具有一壳体(21)和一在壳体(21)内的炉腔(22)的喷燃炉(2),在壳体(21)的靠外端的侧壁上有一输入可燃性气体的入口(23),在壳体(21)的一端的出口(25)与燃烧炉(1)的输入口(14)流体连通,使喷燃炉(2)内的气流旋转地进入燃烧炉(1)的炉腔(12)内;以及
一废液储存罐(3),通过输液管(41)与燃烧炉(1)的炉腔(12)流体连通,输液管(41)的在炉腔(12)内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射废液的喷嘴(42);
一连接于废液储存罐(3)的控制废液喷射的泵(43)和连接和控制泵(43)的使泵(43)在一低限温度与一高限温度之间工作的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1)的壳体(11)为圆筒形,所述喷燃炉(2)的壳体(21)为圆筒形,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测量燃烧炉(1)的燃烧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1)和接受温度传感器信号以控制废液泵(43)工作的控制装置(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在喷燃炉(2)壳体(21)的侧壁上的与炉腔(22)相连通的热空气入口(26);
在壳体(11)壁内的其中的气体可环绕炉腔(12)循环的、封闭的环腔(16),壳体(11)朝外的侧壁上有分别与壳体(11)内的环腔(16)流体连通的入口(17)和出口(18);
一管道(27),使燃烧炉上的出口(18)与喷燃炉(2)的热空气入口(26)流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在壳体(21)的另一端的助燃口(24),一在喷燃炉(2)的助燃口(24)一侧的受一温控装置控制的辅助燃烧器(6),用于辅助喷燃炉(2)内的气体燃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燃烧器(6)包括两个喷射头,该两个喷射头在温控装置的控制下,当喷燃器(2)处在第一较高燃烧温度时其中一个喷射头工作,当喷燃器(2)处在第二较低燃烧温度时两个喷射头一起工作,其中所述第一较高燃烧温度低于喷燃炉(1)的预定燃烧温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喷燃炉(2)上的热空气入口(26)设置成热空气能切向进入喷燃炉(2)的炉腔(22)使炉腔(22)中的可燃性气体旋转进入燃烧炉(1)的炉腔(12)中,喷燃炉(2)与燃烧炉(1)的连接设置成喷燃炉(2)的炉腔(22)的纵向轴线与燃烧炉(1)的炉腔(12)的纵向直线相互垂直,喷燃炉(2)的炉腔(22)与输入口(14)形成一完整的平滑的空间,使得炉腔(22)内的旋转气体切向进入炉腔(12)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限温度为850℃,所述高限温度为12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燃烧炉(1)的炉腔(12)的容积设计成燃烧烟气在燃烧炉(1)的炉腔(12)内至少滞留2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性气体为干馏气化热解垃圾处理装置在工作时所排出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馏气化垃圾处理装置中的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于输液管(41)的控制废液流量的流量控制装置(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63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