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01121779.0 | 申请日: | 200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汪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立波 |
| 主分类号: | C08F259/04 | 分类号: | C08F25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512 浙江省奉化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相接 制造 三元 共聚 氯化 聚乙烯 工业化 生产 方法 产品 | ||
1、一种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产品,是使聚乙烯处在水相悬浮状态下,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反应,制造含氯量较高的溶解性能优良的与其它树脂混溶性好的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以聚乙烯粉未为原料,投入到含有乳化促进剂、分散隔离剂、激活引发剂的水溶液中,在搅拌作用下,使聚乙烯粉末呈悬浮状态,先在聚乙烯的分子链上接上羧基、羟基二个官能团,然后分三个温度段分别通入一定比例的氯气,并在同一个搪玻璃反应釜中进行氯化反应,并经水洗脱酸、中和、脱水、干燥等工艺过程,最终制得含氯量达60-75%的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在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反应之前,先在聚乙烯的分子链上接上羧基、羟基二个官能团,接上官能团的数量为重量比的20%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相悬浮法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所用原料为聚乙烯,其分子量在3000-15000之间,破碎过筛后粉末的粒度在60-120目之间。
4、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加入反应釜的水为聚乙烯重量的10-30倍的净水,所称的净水指过滤后洁净的工业用水、去离子水、蒸馏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加入的乳化促进剂为原料聚乙烯重量的0.5-2%;分散隔离剂为1-4%;激活引发剂为0.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加入的乳化促进剂如聚氧乙烯烷基酚、吐温60、平平加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醇等物质;分散隔离剂如乙烯类单体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马来酸酐一苯乙烯共聚物等;作为激活反应的引发剂可在过氧化物、偶氮基化合物中选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向带搅拌的密闭的搪玻璃反应釜中通入氯气的过程分三段进行,80-90℃时即第一温度段,氯气的通入量必须达到氯气应通入总量的45-70%;在第二温度段90-110℃时,氯气通入量应达到总量的9 5%;第三温度段为略高于110℃的温度,将最后所剩的5%氯气全部通入完毕;通氯结束后,先保温0.5-2小时,然后用洁净空气赶走釜内残余氯气,降温到70-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该生产方法通入氯气的总量为聚乙烯原料重量的4-6倍,每个温度段通入氯气的重量和比例经计算后由计量监测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相接枝制造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及产品,其特征是经接枝、氯化、保温、干燥等过程后制得的三元共聚氯化聚乙烯为含氯量在60-75%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立波,未经汪立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17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酸乙二醇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订购装配生产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