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绝缘体结构半导体器件无效
申请号: | 01117888.4 | 申请日: | 2001-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316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A·O·阿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霁,梁永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体 结构 半导体器件 | ||
本发明涉及具有硅绝缘体(SOI)结构半导体器件,特别涉及减轻“弯折效应”的SOI结构半导体器件。
制造于例如SOS、SIMOX或BSOI衬底等一般已知SOI结构上的MOSFET,能够低压高速工作。除此之外,与制造于体硅衬底上的器件相比,SOIMOSFET的优点是实现较小的布局面积。
同时,尽管体硅MOSFET具有四个端子(栅,漏,源和衬底),而SOIMOSFET却仅有三个端子(栅,漏和源)。因此,SOIMOSFET会使器件的电特性尤其是短沟道效应、漏/源间的击穿电压等退化。
更具体说,在体硅MOSFET中,如图7(a)和7(b)所示,寄生双极(NPN)晶体管具有固定于衬底上的基极,MOSFET的衬底一源结被反偏。因此,甚至在MOSFET的漏区附近产生碰撞电离电流Ii时,寄生双极晶体管也几乎不影响MOSFET的工作。
另一方面,在SOIMOSFET中,如图8(a)和8(b)所示,寄生双极晶体管具有由浮置状态的表面半导体层构成的基极,因此,在MOSFET的一般工作过程中,在MOSFET的漏区附近产生的碰撞电离电流Ii用作寄生双极晶体管的基极电流,产生正反馈效应,结果引起短沟道效应劣化和漏/源间的击穿电压下降。除此之外,在MOSFET的沟道区形成为较厚的表面半导体层时,其工作变为局部耗尽模式,由于碰撞电离,其输出特性中出现所谓的“弯折效应”,所以SOIMOSFET特性明显受限。
图9(a)和9(b)是展示具有浮置本体的普通SOIMOSFET的特性的曲线图,其中图9(a)中展示了亚阈电流Id和栅电压Vg间的关系,而图9(b)展示了输出电流Id和漏一源电压Vd间的关系。顺便提一下,该SOI晶体管的例子的栅长L=0.35微米,沟道宽度W=10微米,栅氧化膜厚度=7nm,表面硅本体层厚度=50nm,掩埋绝缘膜厚度=120nm。除此之外,应用于低电压驱动的LSIs时,备用电流限制了便携系统的电池寿命,这由Vg=OV时的晶体管电流决定。
在漏电压Vd>Vdk时,观察可能是由于碰撞电离造成的弯折效应。这种情况下,弯折效应起始电压Vdk为约0.9V。
源于碰撞电离的过量主要载流子(对于NMOSFET来说是空穴)升高了浮置本体的电位,在I-V特性中产生弯折效应。
本体电位的升高会使阈值电压下降,在图9(a)所示的Id-Vg特性曲线中,将观察到亚阈值摆动(S因子)减小。更具体说,S=85mV/dec适用于Vd=0.1V,S=35mV/dec适用于Vd=1.5V(Vd>Vdk)。这是由SOI衬底中过量主载流子的累积造成的。
一般说,弯折效应取决于碰撞电离、本体中载流子的寿命等,因此,难以预先确定和控制。另外,弯折效应会使器件特性发生大的波动,尤其是在低电压工作的器件中不希望的备用泄漏电流(standby leakage current)发生波动。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下面作为例子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然而,目前的状况是,这些方法中任何一种都未能成功地有效防止弯折效应,同时不使SOIMOSFET的各特性退化。
(1)SOIMOSFET构成为沟道区由全耗尽的低浓度杂质薄表面半导体层形成。于是,可以得到全耗尽模式的SOIMOSFET,理论上可以防止弯折效应。
为了实际防止全耗尽模式SOIMOSFET的弯折效应,在以使用厚50nm的表面半导体层作为例子的情况下,需要将杂质浓度设定得远低于1×1017cm-3,低阈值电压为约0.1V。然而,这种情况下,MOSFET的截止漏电流增大。
(2)例如如图10所示,SOIMOSFET形成于颈缩形状的有源区11上,本体接触13形成在有源区11中(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8431/1996)。于是由较厚表面半导体层形成的沟道区可以在固定电位保持不变,所以在使用体硅的器件中,可以抑制浮置本体效应和寄生双极效应。
然而,在固定沟道区的电位的情况下,本体接触13需要占据面积,结果是增大了元件面积。除此之外,在表面半导体层已经全耗尽时,使得浮置本体效应和寄生双极效应的抑制无效。另外,在沟道区电位固定时,背栅效应和漏结电容增大,易导致器件质量下降。
(3)例如,如图11所示,两个SOI MOSFETs串联,以便在电浮置状态下共用漏14(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18425/19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公司,未经夏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盔
- 下一篇:多片梳状滤光器及其应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