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码dap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10011.7 | 申请日: | 200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1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贝蒂娜·默克尔;安克·韦森伯恩;瓦尔特·普费弗勒;米夏埃尔·哈特曼;约恩·卡利诺夫斯基;阿尔弗雷德·普尔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古萨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31 | 分类号: | C12N15/31;C12N15/77;C12N1/21;C12N15/52;C12N15/54;C12Q1/68;C12P13/08;C07H21/00;//;C12R101;11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晓红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dapc 基因 核苷酸 序列 生产 赖氨酸 方法 | ||
1、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包含选自如下一组的一个多核苷酸序列:
a)与编码包含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至少70%相同的多核苷酸,
b)编码包含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至少7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与a)或b)的多核苷酸互补的多核苷酸,以及
d)包含a),b)或c)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至少15个连续核苷酸的多核苷酸。
2、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其中多核苷酸是能在棒状细菌中复制的优选地是重组的DNA。
3、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其中该多核苷酸是RNA。
4、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5、权利要求2的可复制的DNA,包含
(ⅰ)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
(ⅱ)在遗传密码简并范围内相应于的(ⅰ)序列的至少一个序列,或
(ⅲ)与互补于(ⅰ)或(ⅱ)序列的序列杂交的至少一个序列,和任选地
(ⅳ)(ⅰ)中中性功能的有义突变。
6、含有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的载体,特别是pXT-dapCexp,其特征在于具有图2所示限制图谱,以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形式保藏,保藏号DSM13254。
7、作为宿主细胞的含有权利要求6的载体的或其中zwal基因是增强的棒状细菌。
8、制各L-氨基酸特别是L-赖氨酸的方法,其中进行以下步骤:
(a)发酵产生所需的L-氨基酸的细菌,该细菌中至少dapC基因是增强的,
(b)在培养基或细菌细胞中积累所需产物,及
(c)分离所需的L-氨基酸。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使用这样的细菌,该细菌中所需L-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其他基因是是额外增强的。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使用这样的细菌,该细菌中降低L-赖氨酸形成的代谢途径至少被部分抑制。
11、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产生L-赖氨酸的棒状细菌。
12、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发酵这样的细菌制备L-赖氨酸,所述细菌中除了dapC基因,选自如下一组的一或多个基因也同时增强,特别是过表达或扩增:
12.1编码抗反馈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基因,
12.2编码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的asd基因,
12.3编码二氢-2,6-吡啶二羧酸合酶的dapA基因,
12.4编码二氢-2,6-吡啶二羧酸还原酶的dapB基因,
12.5编码四氢吡啶二羧酸琥珀酰化酶的dapD基因,
12.6编码N-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化酶的dapE基因,
12.7编码二氨基庚二酸差向异构酶的dapF基因,
12.8编码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的lysA基因,
12.9编码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的ddh基因,
12.10编码赖氨酸输出蛋白的lysE基因,
12.11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pyc基因,
12.12编码苹果酸:醌氧化还原酶的mqo基因,
12.13zwal基因,
12.14编码谷氨酸脱氢酶的gdh基因。
13、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发酵这样的细菌制备L-赖氨酸,所述细菌中选自如下一组的一或多个基因同时弱化:
13.1编码烯醇丙酮酸磷酸羧激酶的pck基因,
13.2编码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的pgi基因,
13.3编码丙酮酸氧化酶的poxB基因,或
13.4 zwa2基因,或
13.5编码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的sucC或sucD基因。
14、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方法,其中使用谷氨酸棒杆菌。
15、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序列作为作为杂交探针分离编码dapC基因的产物的cDNA的应用。
16、权利要求1的多核苷酸序列作为杂交探针分离与dapC基因具有高水平相似性的cDNA或基因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古萨股份公司,未经德古萨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00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