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数据致能信号检知全屏幕尺寸的方法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103344.4 | 申请日: | 200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3/22 | 分类号: | H04N3/22;H04N5/66;G09G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敏,杨梧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信号 全屏幕 尺寸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知显示器的全屏幕尺寸的方法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数据致能信号检知全屏幕尺寸的方法与装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汲取知识的来源早已不再局限于报章杂志或电视广播等媒体,只要搭上网际网络的列车,便随时可自世界各地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正因为如此,个人计算机也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于大多数的家庭,并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得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在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之下,也带动了显像技术的精进与创新,以显示器为例,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由于体积庞大且辐射严重,近年来已逐渐淡出高阶显示器的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低辐射、低耗电且轻薄短小的液晶显示器(LCD),是以液晶显示器早已成为高阶市场的主流机种,成为高阶显示器的代名词。
显示器的屏幕是由许许多多的像素所排列组成,意即每一像素就是最基本的显像单位。显像时,可藉由显示信号中对应于各像素的三原色信号比例,来决定各像素所应显示的色彩与亮度,以呈现出完整的影像。因此,以相同大小的屏幕相比,若屏幕的像素个数越多,则表示每个像素所占的面积越小,可呈现的画面也就越细致。在判断画面的细致程度时,常以画面的分辨率(resolution)高低来作为判断的依据,一般而言,分辨率指的是画面中每一列(row)的像素个数乘以每一行(column)的像素数个后的乘积,例如800×600或1024×768等,分辨率越高,则表示呈现出来的画面越细致。由于目前的显示器都会支援多种分辨率的显示模式,因此,虽然显示器的像素数目是固定的,但在不同的显示模式下,仍可依据显示信号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分辨率的画面;此外,各个像素所能呈现的颜色层次,则由三原色信号中,各原色信号的位个数来决定。举例来说,可利用8个位或6个位来组成各原色信号,以8位组成的原色信号,便有256(即28)种层次;而以6位组成的原色信号,则只有64(即26)种层次,当然,用以表示原色信号的位数越多,色彩也越丰富,意即对色彩的分辨率也越高。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谓的三原色信号,是指三种显像时所需的原色信号,以目前的显示器为例,显像时可利用红色信号、蓝色信号及绿色信号三者组合出画面所需的颜色,并将此三者合称为三原色信号;当然,三原色并不限于红、绿、蓝等三种颜色,任何可达上述功能的三种颜色信号,皆可作为三原色信号。下文中,将针对显示信号中各信号的功能加以说明。
输入数字显示器的影像信号一般为低压差分的编码信号,其编码信号的内容包括三原色数字信号、水平同步信号Hs、垂直同步信号Vs、数据致能信号DE以及像素时钟CK等。在图1中,由于显示器仅能呈现数字化的影像,该低压差分的编码信号102是包括Rx0-,Rx0+,Rx1-,Rx1+,Rx2-,Rx2+,RxC-及RxC+等信号,该些信号必须透过差分信号接收解码器110解变为数字显示信号104后,才能加以处理。因此,差分信号接收解码器110在接收到低压差分的编码信号102后,可解变低压差分的编码信号102而还原成其原始的三原色数字显示信号104(RD、GD及BD)、水平同步信号Hs、垂直同步信号Vs、数据致能信号DE以及像素时钟CK等数字信号。数字显示信号104馈入比例处理器130后,即可藉由相位调整或内插演算等处理程序,得到最佳化的输出影像;由于此等调整方法并非本发明的重点,于此便不详述其运算原理,下文中,将针对显示器中的水平同步信号Hs、垂直同步信号Vs、数据致能信号DE以及像素时钟CK等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碁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3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装莲心茶
- 下一篇:浮子引控太阳能热水器自动给取水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