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剂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810296.1 | 申请日: | 2000-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 发明(设计)人: | 福永胜昭;八木聪;太田充宣;千叶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马高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气体 发生器 冷却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乘务人员免受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在汽车等车辆上安装有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当传感器感知到冲击时便使气体发生器动作,然后在乘务人员和车辆之间形成缓冲垫(气囊)。
该气囊装置使用的气体发生器,是由冲击传感器感知到冲击而动作,并将用于使气囊(袋体)膨胀的动作气体(或燃烧气体)放出的装置。通常,使气囊(袋体)膨胀的动作气体,是用装在气体发生器罩内的冷却剂装置等进行冷却及/或净化后,从该罩的气体排出口排出并被导入气囊内。
现在,这种冷却剂装置,由于对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进行净化、冷却的功能上的要求,故一般使用由各种金属丝网形成的金属丝网成形体。尤其是在将该金属丝网成形体做成所要求的尺寸大小、强度及压力损失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在轴向及/或半径方向上对该金属丝网成形体进行压缩而形成的压缩金属丝网成形体。这种压缩金属丝网成形体,一般是将金属丝网成形体装入压模内用一次冲压方法进行压缩成形。另外,在EPO623373中揭示了包括用压力机压缩的工序在内的其他冷却剂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作为冷却材料的线材变形成波纹形后再压入模子内,轻轻压缩调整成大致形状、而形成半成品形体,然后在该半成品形体的周围用变形成波纹形的线材卷绕起来,再一次装入模子中冲压而形成冷却剂装置。
这种冷却剂装置,若使气体发生装置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均匀地通过,而且不需要使其在罩内的设置方向一致,最好尽量减少冷却剂装置在轴向上下端部之间的密度差(即,半径方向上的压力损失差)。
但是,目前未就冷却剂半径方向上的压力损失差方面进行开发。尤其是在对金属丝网成形体进行压缩而形成的所述压缩金属丝网成形体上,几乎所有的场合都是只从冷却剂装置的轴向一侧施加压缩冲程,故只有进行了压缩的一侧受到良好的压缩,在该冷却剂装置的轴向上会产生密度高的部位和密度小的部位。因此,终究不能使轴方向上部和下部的半径方向的压力损失均匀。
用这种现有的方法制造的冷却剂装置,由于其轴向上产生的密度差而产生压力损失差。结果,在使用该冷却剂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上,根据该冷却剂部件产生疏密现象的方向(即压力损失的大小)不同,输出也不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所述现有冷却剂装置所存在的课题,而提供下述冷却剂及其制造方法,即用线材形成,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大小、强度及压力损失,至少在轴向上进行压缩,而且减少了轴向上的密度差;以及提供在气体发生器往罩内配置时,没有方向性的冷却剂装置。
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剂装置,至少在轴向上对由线材形成的成形体进行压缩,这样形成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剂装置的特点是极力减少了轴向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半径方向上的压力损失之差。结果,本发明的冷却剂装置可使气体发生部件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均匀地通过,而且,不需要使设置在罩内的设置方向一致。
即,本发明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剂配设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罩内,是对该气体发生器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及/或净化的筒状冷却剂,该冷却剂是分别在轴向上对用线材形成的成形体的轴向两端部进行压缩而形成的。而且,至少在轴向上对用线材形成的成形体进行压缩而构成的冷却剂,其轴向上半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压力损失与轴向下半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压力损失之差的绝对值,在20℃的气氛下、流量为250L/min的条件下,最好调整为10mmH2O以下,更理想的是调整到6mmH2O以下。
所述冷却剂的轴向上半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压力损失,例如通过用包覆部件覆盖轴向下半部分的内面,并在20℃的气氛下将流量250L/min的气体导入该冷却剂的内侧进行测定,轴向下半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压力损失,可通过用包覆部件覆盖轴向上半部分的内面,并在20℃的气氛下将流量250L/min的气体导入该冷却剂内侧进行测定。
包括在轴向上对形成筒状的成形体进行压缩的压缩工序在内的气囊用气体发生器的冷却剂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该压缩工序,用以下测定方法测得的、冷却剂的轴向端部的压力损失之差限制在10mmH2O以下的冷却剂也可取得本发明的效果。
<测定方法>
①用包覆部件将形成筒状的冷却剂的内周面从轴向端部一直覆盖到高度的一半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0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