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809528.0 | 申请日: | 200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58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藤泽刚士;新井义之;三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11/02 | 分类号: | C08J11/02;C08J11/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在450℃以下的条件下处理由热塑性树脂和卤系阻燃剂构成的树脂组合物,把含在卤系阻燃剂中的卤素转化成卤化金属化合物,从该树脂组合物中分离、回收热塑性树脂和卤化金属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的外壳材料、建材用树脂材料中都实行阻燃配方。尤其是TV箱体材料中为符合UL规格普遍混有溴系化合物,此种箱体材料中的溴含量在12-15wt%范围内。并且为使此阻燃性更加突出,还混入某些金属化合物作为阻燃助剂,此等化合物受热易与卤素化合,形成卤化金属化合物,蒸发消散,能够隔绝氧气与树脂的接触。因而当烧毁处理时,有产生此种金属卤化物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中对从含卤树脂中回收卤素和金属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特开平11-293259中公开了从含卤热塑性树脂中除去卤素的方法。但在此法中是用碱土金属把卤素转化成金属盐的,此金属盐最后残留在反应残渣中难以回收。而且,用磷系、氮系催化剂使树脂热分解,油化回收的“油化率”为50%左右,有资源再利用率低的问题。
特开平10-328641中有关于用热塑性树脂(实施例中的PP)使氯乙烯(含有带氯树脂的树脂)脱氯的记述,但未曾公开把卤素以卤化金属化合物的形式从树脂组合物中分离、回收的方法。
特开平10-237214中有关于使混有含氯塑料的废弃塑料处于加热状态,使金属与此时产生的氯化氢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然后气化回收的记述。此法特征在于金属氯化物充当树脂热分解的催化剂、使树脂气化或“油化”,但是没有分解效率等记述。
特开平6-144801中有关于LSI密封材料用热固性环氧树脂中所含的溴和锑,通过加热产生的气体利用碱进行水解来回收溴和锑的记述,但是没有有关热塑性树脂的记述。
特开平6-136458中公开了有关氧化锌还原成锌后,使之与作为“氯源”的氯乙烯反应而成氯化锌来降低其沸点的技术,但这是高炉中氧化锌的回收方法。
如上所述,各种各样处理卤素的方法一直在研究中,人们希望开发出来的是,从热塑性树脂和卤化化合物构成的树脂组合物中,在450℃以下的温度下,分离、回收卤素,并提高剩余热塑性树脂再利用率的方法。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的处理方法,该法借助有关废弃物的燃烧或热分解,对树脂实施气化、油化处理,从而快速高效地除去、回收其中的溴等卤素和金属氧化物,处理过的树脂能以固体燃料的形式高收率地回收、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筛选出若干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使本发明得以实现,该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与溴等卤化化合物反应后,生成卤化金属化合物,所述卤化金属化合物的常压沸点或升华点在450℃以下。
也就是说,本发明是:
(1)一种树脂组合物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由1重量份的热塑性树脂、0-0.7重量份能氢化卤素的处理剂及卤化化合物构成的树脂组合物,在与卤原子结合所得卤化金属化合物的常压沸点或升华点为450℃以下的金属化合物存在下,在280-450℃的温度进行混炼,使该卤化化合物转化成卤化金属化合物,使该热塑性树脂及能氢化卤素的处理剂的混合物,和该卤化金属化合物从该树脂组合物中分离、回收;
(2)(1)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能氢化卤素的处理剂是C/H元素数比为0.25-1.0的有机化合物或高分子;
(3)(1)或(2)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能氢化卤素的处理剂是聚烯烃;
(4)(1)-(3)的处理方法,采用具有旋转式搅拌功能的装置,在其有效处理表面积为5m2-1000m2、减压度在13.3KPa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及脱气;
(5)(4)的处理方法,该树脂组合物的温度达到300℃以前,树脂组合物承受的比能值为10MJ/m3-300MJ/m3;
(6)(1)-(5)的处理方法,还包括用碱性水溶液处理所分离、回收的该卤化金属化合物,使其中的金属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的步骤;
(7)用(6)的处理方法制得的该金属氧化物;以及
(8)用(1)-(6)的处理方法制得的、经分离、回收得到的该热塑性树脂及能氢化卤素的处理剂构成的混合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9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