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提高的淀粉蔗糖酶蛋白和提高的分支酶活性的遗传修饰的植物细胞和植物有效
申请号: | 00807908.0 | 申请日: | 200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55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M·库安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兰泰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A01H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瑛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提高 淀粉 蔗糖 蛋白 分支 活性 遗传 修饰 植物 细胞 | ||
1.一种遗传修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遗传修饰是引入外源核酸分子或引入几种外源核酸分子,它们的存在或表达可使得淀粉蔗糖酶蛋白的活性和分支酶的活性比相应的遗传未改变的野生型植物细胞得到提高。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它可合成无法由相应的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细胞合成的在0-6-位上带有改变的支化度的α-1,6支链α-1,4-葡聚糖类或合成无法由相应的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细胞合成的改性淀粉。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淀粉蔗糖酶来源于奈瑟氏球菌属的细菌。
4.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分支酶来源于奈瑟氏球菌属的细菌。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分支酶来源于反硝化奈瑟氏球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外源核酸分子带有一种或多种介导淀粉蔗糖酶蛋白和分支酶蛋白的液泡定位的蛋白质引导信号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外源核酸分子带有一种或多种介导淀粉蔗糖酶蛋白和分支酶蛋白的质体定位的蛋白质引导信号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基因植物细胞,其中所述的外源核酸分子带有一种或多种介导淀粉蔗糖酶蛋白和分支酶蛋白的细胞壁特异性定位的蛋白质引导信号序列。
9.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的转基因植物细胞的转基因植物。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基因植物,它可产生比相应的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提高的产量。
11.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基因植物,它是一种纤维化的或储藏油的或储藏淀粉的或储藏糖的或储藏蛋白质的植物。
12.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基因植物,它是一种食物或蔬菜植物。
13.一种用于生产可获得比相应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提高的产量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中
(a)通过引入一种或多种外源核酸分子对植物细胞进行遗传修饰,所述的外源核酸分子的存在或表达使得具有淀粉蔗糖酶蛋白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和具有分支酶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均得到提高;
(b)从按照(a)生产的细胞中再生植物;和
(c)选择性地由按照步骤(b)生产的植物生产其它植物。
14.一种用于生产可合成无法由相应的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细胞合成的在O-6-位上带有改变的支化度的α-1,6支链α-1,4-葡聚糖类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中
(a)通过引入一种或多种外源核酸分子对植物细胞进行遗传修饰,所述的外源核酸分子的存在或表达使得具有淀粉蔗糖酶蛋白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和具有分支酶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均得到提高;
(b)从按照(a)生产的细胞中再生植物;和
(c)选择性地由按照步骤(b)生产的植物生产其它植物。
15.一种用于生产与相应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相比可合成改性淀粉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其中
(a)通过引入一种或多种外源核酸分子对植物细胞进行遗传修饰,所述的外源核酸分子的存在或表达使得具有淀粉蔗糖酶蛋白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和具有分支酶活性的蛋白质的活性均得到提高;
(b)从按照(a)生产的细胞中再生植物;和
(c)选择性地由按照步骤(b)生产的植物生产其它植物。
16.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3-15中任意一项的方法获得的转基因植物。
17.权利要求9-12或16中任意一项的植物的繁殖或采收材料。
18.一种或多种编码具有淀粉蔗糖酶酶活性的蛋白质和具有分支酶酶活性的蛋白质的核酸分子在生产植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植物与野生型植物相比可以获得提高的产量和/或合成与来自野生型植物的淀粉相比得到改性的淀粉和/或与相应非遗传修饰的野生型植物相比合成在O-6-位上带有改变的支化度的α-1,6支链α-1,4-葡聚糖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兰泰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普兰泰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79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