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聚物,减振器,减震部件,和共聚物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00804247.0 | 申请日: | 2000-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341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0 |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博树;泽野哲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F30/02 | 分类号: | C08F30/02;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金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共聚物 减振器 减震 部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减震性能,阻燃性能和透明度的共聚物,由该共聚物组成的减震材料和减震部件,和该共聚物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通常,靠应用聚合物的粘弹行为而使用多种聚合物材料降低金属等的振动。由于减震材料经常以与硬表面,例如金属相接触的状态使用,所以具有优异粘附力的丙烯酸树脂基减震材料已经频繁被研究。例如,JP-A No.4-202586公开了一种可交联的共聚物,由75-92重量%的由具有C8-12烷基的烷基丙烯酸酯组成的单体和8-25重量%的含羧基单体制成,由该含羰基单体的均聚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50℃或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近期,减震材料得到了各种应用,除常规的减震性能外还需要具有许多性能,例如透明度、刚性、冲击强度和耐气候性。特别地,丙烯酸树脂基减震材料经常需要具有阻燃性,需要得到一种兼有减震性能和阻燃性的减震材料。
通常,通过混入阻燃剂赋予树脂阻燃性。在通常的方法中,有机阻燃剂,比如磷基阻燃剂、氮基阻燃剂和卤基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比如三氧化锑和氢氧化铝被用作阻燃剂,并将它们混入树脂中。然而,当加入大量的阻燃剂加强阻燃性时,会出现问题,例如阻燃剂渗出树脂的表面而降低透明度,并且其它性能,比如机械强度也显著下降。此外,当卤化物用作阻燃剂时,其毒性会产生问题。已有许多解决此类问题的研究,例如JP-A No.7-82324公开了一种共聚物,由一种单独聚合时可产生透明聚合物的单体和具有可聚合不饱和双键的含磷单体制成。
然而,公开于JP-A No.7-82324中的共聚物是一种主要用于摩擦的硬材料,并且该材料不能用于同时要求阻燃性和减震性能的应用。
发明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减震性能、阻燃性和透明度的共聚物,由该共聚物组成的减震材料和一种减震部件,和一种共聚物组合物。
本发明人经对实现上述目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透明度、阻燃性和减震性能可通过一种具有具体结构的含磷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得到,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共聚物,由20-100重量%的至少一种下列通式(1)的磷酸酯单体(a)单元,0-80重量%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单元,和0-30重量%的可与它们共聚的其它单体(c)单元组成:
其中,式中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每个R2和R3独立代表氢原子,或C1-8的烷基或烷基醚基团,或芳基,且A代表C2-14的亚烷基或聚氧化烯基团。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共聚物组成的一种减震材料和一种减震部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由20-100重量%的至少一种上述通式(1)的磷酸酯单体(a)单元,0-80重量%的至少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单元,和0-30重量%的可与它们共聚的其它单体(c)单元组成。
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表示了一种由本发明共聚物组成的减震部件。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构成本发明共聚物的磷酸酯单体(a)用上述通式(1)代表。其具体的例子包含(2-羟乙基)丙烯酸酯酸式磷酸酯、(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酸式磷酸酯、(2-羟丙基)丙烯酸酯酸式磷酸酯、(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酸式磷酸酯、(3-羟丙基)丙烯酸酯酸式磷酸酯、(3-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酸式磷酸酯、二苯基-2-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和二苯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也可以两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其中,从共聚反应性能和与其它单体的相容性出发,优选为二苯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即,作为至少一种磷酸酯单体(a),优选为单独使用二苯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或其与上述其它磷酸酯单体混合使用。在对本发明的解释中,由100重量%的一种磷酸酯单体(a)单元组成的聚合物从简便起见也解释为该共聚物。即,表达“共聚物”在某些情况下可指“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4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洗涤和清新织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