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堆叠集成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00265904.2 | 申请日: | 200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11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铨;周镜海;陈明辉;叶乃华;彭国峰;黄宴程;王志峰;李文赞;吴志成;彭镇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5/065 | 分类号: | H01L25/0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叠 集成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叠集成电路,特别是指一种便于将集成电路有效堆叠,在制造上更为方便的堆叠集成电路。
在科技领域,各项科技产品都追求轻、薄、短、小,因此,集成电路的体积越小越理想,越符合产品的需求。而以往集成电路即使体积小,也只能并列式地连接在电路板上,而在有限的电路板上,无法增加集成电路的数量,所以,要使产品达到更为轻、薄、短、小的目的,将有其困难之处。
将若干个集成电路予以叠合使用,可达到轻、薄、短小的目的,然而,若干个集成电路叠合时,上层集成电路将会压到下层集成电路的导线,以致将影响到下层集成电路的信号传递。
现有的一种堆叠集成电路,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基板10、一下层集成电路12、一上层集成电路14、数条导线16及一隔离层18。下层集成电路12设在基板10上,上层集成电路14由隔离层18叠合在下层集成电路12上方,使下层集成电路12与上层集成电路14形成一适当的间距20,如此,导线16即可连接在下层集成电路12边缘,使上层集成电路14叠合在下层集成电路12上时,不致于压损导线16。
此种结构在制造时必须先制作隔离层18,再将其粘着在下层集成电路12上,而后再将上层集成电路14粘着在隔离层18上,所以,其制造程序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集成电路,其可方便地将集成电路堆叠,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集成电路,其可避免产生溢胶,而影响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集成电路,其可减少溢胶区域,减小封装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堆叠集成电路,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的基板,第一表面有一用来与堆叠集成电路连接的信号输入端,第二表面有一连接在电路板上的信号输出端;一设有一下表面及一上表面的下层集成电路,其下表面粘设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上表面具有多个焊垫;数条导线,其一端连接到下层集成电路的焊垫上,另一端连接到基板的信号输入端;一具有一下表面及一上表面的上层集成电路,其下表面两侧有凹槽,其粘着在下层集成电路的上表面与下层集成电路形成堆叠,数条导线位于凹槽内。
所述的基板信号输出端为球栅阵列式的金属球;数条导线连接在下层集成电路的第二表面边缘;数条导线是以楔形焊接与下层集成电路连接的;下集成电路的下表面两侧有用来填充当其粘着在基板上时产生的溢胶的凹槽;数条导线是以球打线的方式焊接在下层集成电路焊垫上的;基板的第一面上设有一有信号输入端的凸缘,导线连接在该凸缘的信号输入端和上层集成电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层集成电路堆叠在下层集成电路上时,由于导线位于上层集成电路的凹槽内,其堆叠时不会压到导线,且下集成电路粘着到基板上时,溢胶将填充到下集成电路的凹槽内,而减少溢胶的区域,可使集成电路的封装体积减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堆叠集成电路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堆叠集成电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堆叠集成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堆叠集成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一晶圆的上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堆叠集成电路制造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堆叠集成电路的剖视图,包括有一基板22,其具有一第一表面24,其有一信号输入端26,用以与集成电路连接,一第二表面28,其有一信号输出端30,用以与电路板连接(图未显示)。基板22的第二表面28的信号输出端30可为数个球栅阵列金属球,用以与电路板连接。
一设有一下表面36及一上表面3 8的下层集成电路34,下表面36是由粘胶层40粘着在基板22的第一表面24上,而上表面38具有数个焊垫42,用以与基板22连接,使下集成电路34的信号传递到基板22的第一表面24的信号输入端26。
数条导线44,一端连接在下层集成电路34的焊垫42上,另一端连接在基板24的信号输入端26,在本实施例中,数条导线44是以楔形打线的方式(Wedge Bond)连接在下层集成电路34的边缘,也可以球打线(Ballbond)的方式连接在下集成电路34的焊垫42上,使下层集成电路34的信号传递到基板22的第一表面24的信号输入端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5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震电缆检波器接线端结构
- 下一篇:儿童多用可调锯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